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流媒体流量发生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众核处理器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主要工作及贡献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7页 |
1.3.2 主要工作 | 第17-18页 |
1.3.3 主要贡献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9-20页 |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 第20-29页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第20-21页 |
2.2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1-24页 |
2.2.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21-23页 |
2.2.2 性能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2.3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4-28页 |
2.3.1 系统设计思路 | 第24-25页 |
2.3.2 系统框架设计 | 第25-27页 |
2.3.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 第27-28页 |
2.3.4 系统运行流程 | 第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关键技术分析 | 第29-43页 |
3.1 流媒体实时交互机制分析 | 第29-33页 |
3.2 流媒体用户行为模型 | 第33-36页 |
3.2.1 流媒体资源对象和会话对象生成模型 | 第34页 |
3.2.2 流媒体用户交互式动作生成模型 | 第34-36页 |
3.3 Tilera众核并行技术分析 | 第36-40页 |
3.3.1 Tilera众核处理器硬件结构 | 第36-37页 |
3.3.2 Tilera众核软件开发环境 | 第37-38页 |
3.3.3 Tilera众核并行化设计方法 | 第38-40页 |
3.4 高并发处理机制分析 | 第40-42页 |
3.4.1 Epoll机制 | 第40-41页 |
3.4.2 线程池机制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43-67页 |
4.1 系统界面管理模块 | 第43-49页 |
4.1.1 系统界面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第43-46页 |
4.1.2 系统界面管理模块实现 | 第46-49页 |
4.2 服务承载模块 | 第49-55页 |
4.2.1 服务承载模块详细设计 | 第49-52页 |
4.2.2 服务承载模块实现 | 第52-55页 |
4.3 Tilera众核平台上的流媒体流量发生模块 | 第55-65页 |
4.3.1 Tilera众核平台上的流媒体流量发生模块详细设计 | 第55-56页 |
4.3.2 Tilera众核平台上的流媒体流量发生模块实现 | 第56-65页 |
4.4 系统优化 | 第65-66页 |
4.4.1 编译器优化 | 第65-66页 |
4.4.2 存储器优化 | 第6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67-84页 |
5.1 测试环境 | 第67-69页 |
5.2 系统功能测试 | 第69-74页 |
5.2.1 测试思路 | 第69页 |
5.2.2 流媒体URL资源库管理测试 | 第69-71页 |
5.2.3 流媒体用户行为参数配置测试 | 第71-72页 |
5.2.4 流媒体流量模拟测试 | 第72-73页 |
5.2.5 流媒体并发用户信息管理测试 | 第73-74页 |
5.3 系统性能测试 | 第74-83页 |
5.3.1 流媒体并发用户数测试 | 第74-76页 |
5.3.2 流媒体流量产生能力测试 | 第76-77页 |
5.3.3 流媒体用户行为真实性测试 | 第77-78页 |
5.3.4 流媒体流量真实性测试 | 第78-81页 |
5.3.5 系统稳定性测试 | 第81-8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总结 | 第84-85页 |
6.2 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