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1.1 切换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1.2 混沌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3 混沌切换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3-16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16-28页 |
2.1 混沌系统概述 | 第16-23页 |
2.1.1 混沌的定义及特征 | 第16-18页 |
2.1.2 混沌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18-19页 |
2.1.3 混沌系统的控制问题 | 第19-20页 |
2.1.4 混沌系统控制问题的存在性 | 第20-23页 |
2.2 切换系统概述 | 第23-24页 |
2.2.1 切换系统的定义 | 第23页 |
2.2.2 切换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2.3 混沌切换系统概述 | 第24-27页 |
2.3.1 混沌切换系统的定义 | 第24-25页 |
2.3.2 混沌切换系统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3.3 类线性方法介绍 | 第26-27页 |
2.4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混沌切换系统的构造及镇定问题 | 第28-44页 |
3.1 混沌切换系统的构造问题 | 第28-30页 |
3.1.1 同维混沌切换系统的构造 | 第28页 |
3.1.2 异维混沌切换系统的构造 | 第28-30页 |
3.2 混沌切换系统的镇定问题 | 第30-40页 |
3.2.1 单个混沌子系统的镇定 | 第30-35页 |
3.2.2 混沌切换系统的切换镇定 | 第35-40页 |
3.3 一族系统同时镇定与混沌切换系统任意切换镇定的比较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混沌切换系统同步、反同步与投影同步的研究 | 第44-94页 |
4.1 混沌切换系统的同步问题研究 | 第44-53页 |
4.1.1 混沌切换系统同步的定义 | 第44-45页 |
4.1.2 Lorenz系统家族的同步问题研究 | 第45-47页 |
4.1.3 混沌切换系统的同步问题研究 | 第47-53页 |
4.2 混沌切换系统反同步问题研究 | 第53-62页 |
4.2.1 混沌切换系统反同步的定义 | 第53页 |
4.2.2 Chua、BVP混沌系统的反同步研究 | 第53-58页 |
4.2.3 混沌切换系统的反同步问题研究 | 第58-62页 |
4.3 混沌切换系统同步与反同步共同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62-72页 |
4.3.1 混沌切换系统同步与反同步共同存在的定义 | 第62页 |
4.3.2 Lorenz系统家族同步与反同步共同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62-68页 |
4.3.3 混沌切换系统同步与反同步共同存在问题的研究 | 第68-72页 |
4.4 混沌切换系统同时同步和反同步问题的研究 | 第72-83页 |
4.4.1 混沌切换系统同时同步和反同步的定义 | 第72页 |
4.4.2 Chua、BVP混沌系统的同时同步和反同步问题的研究 | 第72-76页 |
4.4.3 混沌切换系统同时同步和反同步问题研究 | 第76-83页 |
4.5 混沌切换系统投影同步问题的研究 | 第83-92页 |
4.5.1 混沌切换系统投影同步的定义 | 第83页 |
4.5.2 Lorenz、Chen-Lee混沌系统的投影同步问题研究 | 第83-88页 |
4.5.3 混沌切换系统投影同步问题研究 | 第88-92页 |
4.6 混沌切换系统的应用 | 第92页 |
4.7 小结 | 第92-94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4-98页 |
5.1 主要的工作成果 | 第94-95页 |
5.2 本文的不足 | 第95页 |
5.3 展望 | 第95-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6页 |
致谢 | 第106-108页 |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