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三诗人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一章 京口三诗人生平及交游考 | 第14-29页 |
第一节 京口三诗人生平考 | 第14-20页 |
一、布衣出身 | 第14-17页 |
二、辞官不就 | 第17-19页 |
三、晚年生活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京口三诗人交游考 | 第20-29页 |
一、京口三诗人与沈德潜 | 第20-23页 |
二、京口三诗人与镇江诗人 | 第23-24页 |
三、鲍皋与扬州的官吏、商贾、画人 | 第24-26页 |
四、京口三诗人之间的交游 | 第26-29页 |
第二章 京口三诗人诗歌风格比较 | 第29-45页 |
第一节 京口三诗人诗歌风格的趋同性 | 第29-32页 |
一、诗尚唐韵 | 第29-30页 |
二、清新自然 | 第30-32页 |
第二节 京口三诗人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 第32-41页 |
一、余京:清幽冷峻 | 第32-36页 |
二、鲍皋:清雅旷达 | 第36-39页 |
三、张曾:张扬绚烂 | 第39-41页 |
第三节 京口三诗人诗风成因 | 第41-45页 |
一、时代背景因素 | 第41-43页 |
二、地域文化因素 | 第43-45页 |
第三章 京口三诗人诗歌与镇江地域文化 | 第45-65页 |
第一节 京口三诗人诗歌中的镇江 | 第45-57页 |
一、镇江名山 | 第45-51页 |
二、镇江名楼 | 第51-53页 |
三、镇江古寺 | 第53-55页 |
四、镇江其他名胜 | 第55-57页 |
第二节 镇江地域文化对京口三诗人诗歌创作的影响 | 第57-65页 |
一、隐逸之风 | 第57-61页 |
二、崇佛之风 | 第61-62页 |
三、尚文之风 | 第62-65页 |
第四章 京口三诗人的地位和影响 | 第65-70页 |
第一节 京江诗派概述 | 第65-67页 |
第二节 扭转偏重说理的诗坛风气 | 第67页 |
第三节 京口三诗人的地位及影响 | 第67-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