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8页 |
2 现有风险沟通制度评价及新理论视角的引入 | 第18-28页 |
2.1 风险沟通内涵 | 第18-20页 |
2.2 目前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及其评价 | 第20-23页 |
2.2.1 现有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 | 第20-21页 |
2.2.2 现有制度的局限 | 第21-23页 |
2.3 理论视角的引入 | 第23-28页 |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5页 |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风险沟通的内在关联 | 第25-28页 |
3 食品安全风险之基本分析 | 第28-39页 |
3.1 食品安全风险的特性 | 第28-30页 |
3.2 食品安全风险的分类 | 第30-32页 |
3.3 食品安全风险的利益相关者 | 第32-35页 |
3.4 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 第35-39页 |
4 生产领域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不对称之分析及法律纠正 | 第39-46页 |
4.1 生产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第39页 |
4.2 生产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 第39-40页 |
4.3 生产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第40页 |
4.4 生产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之法律纠正 | 第40-46页 |
4.4.1 提高违法成本 | 第41-42页 |
4.4.2 创新风险沟通方式 | 第42-43页 |
4.4.3 激发其他主体之间的信息交流 | 第43-44页 |
4.4.4 营造理性的风险沟通氛围 | 第44-46页 |
5 规制领域食品安全风险信息不对称之分析及法律纠正 | 第46-53页 |
5.1 规制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第46-47页 |
5.2 规制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后果 | 第47-48页 |
5.3 规制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 第48-49页 |
5.4 规制领域风险信息不对称之法律纠正 | 第49-53页 |
5.4.1 完善政府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公开与交流机制 | 第49-50页 |
5.4.2 赋予公众更多的权利 | 第50页 |
5.4.3 激发其他主体提供竞争性信息 | 第50-53页 |
6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的完善 | 第53-63页 |
6.1 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设计要点 | 第53-56页 |
6.2 食品安全风险沟通法律制度之完善 | 第56-63页 |
6.2.1 基础性的制度 | 第56-58页 |
6.2.2 核心制度 | 第58-61页 |
6.2.3 支持性制度 | 第61-63页 |
7 结语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作者简介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