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振动下准提寺藏经楼的动力特性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交通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第12-15页 |
1.2.1 对周围人群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2 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3 对精密仪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3.1 地面交通振动产生机理及传播规律 | 第15-16页 |
1.3.2 地面交通振动对建筑物影响的研究 | 第16-19页 |
1.3.3 对古建筑的研究 | 第19-20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3页 |
2 准提寺藏经楼地面交通振动响应监测与评估 | 第23-45页 |
2.1 木构架的结构类型 | 第23-25页 |
2.2 藏经楼现状 | 第25-29页 |
2.2.1 藏经楼建筑特点 | 第26页 |
2.2.2 藏经楼结构尺寸 | 第26-29页 |
2.3 监测参数 | 第29-30页 |
2.4 测点布置原则 | 第30-32页 |
2.5 监测结果分析 | 第32-36页 |
2.6 振动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 | 第36-39页 |
2.6.1 振动评价标准 | 第37-39页 |
2.6.2 测试结果评价 | 第39页 |
2.7 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评价标准 | 第39-45页 |
2.7.1 国外标准 | 第40-41页 |
2.7.2 国内标准 | 第41-42页 |
2.7.3 准提寺藏经楼振动评估 | 第42-45页 |
3 准提寺藏经楼结构动力特性试验 | 第45-65页 |
3.1 动力特性测试的目的 | 第45-46页 |
3.2 参数识别方法 | 第46页 |
3.3 激振方法与选择 | 第46-47页 |
3.4 试验仪器及现场测试 | 第47-51页 |
3.4.1 传感器 | 第48页 |
3.4.2 测试系统 | 第48-49页 |
3.4.3 测试仪器调试 | 第49-51页 |
3.4.4 归一化验证 | 第51页 |
3.5 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 | 第51-57页 |
3.5.1 信号采集 | 第51-53页 |
3.5.2 泄漏的影响 | 第53-54页 |
3.5.3 平滑处理 | 第54-56页 |
3.5.4 量测噪声对频响函数估计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5 数据检验 | 第57页 |
3.6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7-65页 |
3.6.1 动力特性的预估 | 第57-58页 |
3.6.2 结构模态分析 | 第58-62页 |
3.6.3 确定振型的方法及近似性 | 第62页 |
3.6.4 阻尼比的确定 | 第62-65页 |
4 准提寺藏经楼动力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 第65-73页 |
4.1 有限元分析软件ANASYS简介 | 第65-66页 |
4.2 准提寺藏经楼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6-69页 |
4.2.1 准提寺藏经楼概况 | 第66页 |
4.2.2 木框架材料参数 | 第66-67页 |
4.2.3 柱础 | 第67页 |
4.2.4 屋盖自重 | 第67-68页 |
4.2.5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68页 |
4.2.6 网格划分 | 第68-69页 |
4.3 模型模态分析 | 第69-70页 |
4.3.1 模态分析理论的基本假设 | 第69-70页 |
4.3.2 模态分析方法 | 第70页 |
4.4 后置处理 | 第70-73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5.1 结论 | 第73-74页 |
5.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