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7页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3页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3-17页 |
1.3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1.5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2章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0-30页 |
2.1 城市群的含义及特征 | 第20-21页 |
2.1.1 城市群的概念 | 第20页 |
2.1.2 城市群的特征 | 第20-21页 |
2.2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 第21-23页 |
2.2.1 高等教育的概念和职能 | 第21-22页 |
2.2.2 高等教育结构的分类 | 第22-23页 |
2.3 产业结构理论 | 第23-24页 |
2.3.1 产业结构的概念和分类 | 第23-24页 |
2.3.2 产业结构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24页 |
2.4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机构协调度评价体系 | 第24-27页 |
2.4.1 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是相互影响相互协调的关系 | 第24-26页 |
2.4.2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体系 | 第26-27页 |
2.5 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27-30页 |
2.5.1 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投资力度 | 第27页 |
2.5.2 高校师资结构 | 第27-28页 |
2.5.3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 | 第28-29页 |
2.5.4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 | 第29页 |
2.5.5 教育的滞后性 | 第29-30页 |
第3章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 | 第30-40页 |
3.1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发展现状 | 第30-33页 |
3.1.1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层次结构 | 第30-31页 |
3.1.2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 | 第31-32页 |
3.1.3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型式结构 | 第32-33页 |
3.2 长株潭城市群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 第33-39页 |
3.2.1 长株潭城市群第一产业 | 第33-34页 |
3.2.2 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产业 | 第34-35页 |
3.2.3 长株潭城市群第三产业 | 第35-37页 |
3.2.4 长株潭城市群总体产业结构 | 第37-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评价 | 第40-57页 |
4.1 指标选取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0-45页 |
4.2 数据来源 | 第45页 |
4.3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综合评价 | 第45-52页 |
4.4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测度 | 第52-5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57-64页 |
5.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57-58页 |
5.2 模型设定 | 第58-59页 |
5.3 实证过程 | 第59-62页 |
5.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2-64页 |
第6章 长株潭城市群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 第64-67页 |
6.1 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加强高校师资建设 | 第64页 |
6.2 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发展 | 第64-65页 |
6.3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 第65页 |
6.4 推动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立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