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基础理论论文--人工智能理论论文

基于粗糙集的知识发现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1章 绪论第16-29页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第16-17页
    1.2 粒计算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粗糙集及其扩展模型研究现状第19-20页
    1.4 粗糙集中动态知识获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5 基于粗糙集的软聚类方法研究现状第22-25页
    1.6 基于粗糙集的聚类集成方法研究现状第25-26页
    1.7 本文的研究工作第26-27页
    1.8 本章小结第27-29页
第2章 预备知识第29-38页
    2.1 经典粗糙集模型第29-30页
    2.2 双论域粗糙集模型第30-35页
        2.2.1 双论域信息系统第31-32页
        2.2.2 基于相容关系的双论域粗糙集模型第32页
        2.2.3 基于一般关系的双论域粗糙集模型第32-33页
        2.2.4 模糊概率双论域粗糙集模型第33-35页
    2.3 知识及知识粒度第35-36页
    2.4 聚类分析第36页
    2.5 聚类集成第36-37页
    2.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3章 双论域粗糙集的近似集动态更新方法研究第38-60页
    3.1 引言第38页
    3.2 对象变化时双论域粗糙集的近似集增量更新方法第38-41页
    3.3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41-46页
    3.4 算例第46-48页
    3.5 实验方案及性能分析第48-58页
        3.5.1 实验数据集第48-49页
        3.5.2 实验设计第49-50页
        3.5.3 实验对比及结果分析第50-58页
    3.6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4章 模糊概率双论域粗糙集的近似集动态更新方法研究第60-87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模糊概率双论域粗糙集的近似集增量更新方法第61-68页
    4.3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68-76页
        4.3.1 计算模糊概率双论域粗糙集近似集的非增量算法第68-70页
        4.3.2 计算模糊概率双论域粗糙集近似集的增量算法第70-76页
    4.4 算例第76-79页
    4.5 实验方案及性能分析第79-86页
        4.5.1 实验数据集第79页
        4.5.2 实验对比及结果分析第79-86页
    4.6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5章 基于粗糙知识粒度的层次聚类集成方法研究第87-104页
    5.1 引言第87页
    5.2 聚类集成问题第87-89页
    5.3 基于粗糙知识粒度的层次聚类集成方法第89-92页
        5.3.1 基于粗糙知识粒度的知识距离第89-90页
        5.3.2 基于知识粒度总和的凝聚度度量第90-91页
        5.3.3 粒计算框架下的聚类集成目标函数第91页
        5.3.4 基于知识粒度的层次聚类集成方法第91-92页
    5.4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92-93页
    5.5 算例第93-95页
    5.6 实验方案及性能分析第95-102页
        5.6.1 实验数据集第95-97页
        5.6.2 实验评价标准第97-98页
        5.6.3 实验对比及结果分析第98-101页
        5.6.4 聚类成员多样性与聚类集成性能关系分析第101-102页
    5.7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6章 基于粗糙集的模糊聚类集成方法研究第104-124页
    6.1 引言第104-105页
    6.2 软聚类集成问题第105-106页
    6.3 基于粗糙集的模糊聚类集成方法第106-112页
        6.3.1 基于粗糙集的模糊聚类集成方法的基本思想第106-107页
        6.3.2 聚类成员产生及形式统一化第107-108页
        6.3.3 模糊划分的选择第108-109页
        6.3.4 聚类成员正域和边界域确定方法第109-110页
        6.3.5 聚类成员集合的正域、边界域和负域确定方法第110-111页
        6.3.6 对象距离度量方法第111-112页
        6.3.7 簇距离度量方法第112页
    6.4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112-114页
        6.4.1 算法设计第112-114页
        6.4.2 时间复杂度分析第114页
    6.5 实验方案及性能分析第114-123页
        6.5.1 实验数据集第114页
        6.5.2 实验评价标准第114-116页
        6.5.3 实验对比及结果分析第116-118页
        6.5.4 聚类成员规模与聚类集成性能关系分析第118-119页
        6.5.5 近似集获取阈值设置与聚类集成性能关系分析第119页
        6.5.6 聚类成员多样性与聚类集成性能关系分析第119-123页
    6.6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总结与展望第124-127页
致谢第127-128页
参考文献第128-13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3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法律制度研究--以益阳市工业园区为例
下一篇: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城市林业法律制度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