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1.1 燃料油脱硫的意义 | 第8-9页 |
1.1.1 燃料油中硫的存在形式 | 第8页 |
1.1.2 燃料油中硫化物的危害 | 第8-9页 |
1.2 燃料油脱硫技术进展 | 第9-14页 |
1.2.1 加氢脱硫 | 第9页 |
1.2.2 非加氢脱硫 | 第9-14页 |
1.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1.3.1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催化原理 | 第14-15页 |
1.3.2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制备方法 | 第15-16页 |
1.3.3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失活 | 第16-17页 |
1.3.4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改性 | 第17-19页 |
1.3.5 SO_4~(2-)/M_xO_y型固体超强酸的应用 | 第19-20页 |
1.4 反应-传质耦合技术 | 第20-21页 |
1.4.1 反应-传质耦合技术简介 | 第20页 |
1.4.2 反应-萃取耦合技术 | 第20-21页 |
1.5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3-27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3页 |
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3-25页 |
2.2.1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 第24页 |
2.2.2 多晶粉末X射线衍射(XRD) | 第24页 |
2.2.3 程序升温脱附(TPD) | 第24页 |
2.2.4 扫描电镜(SEM) | 第24-25页 |
2.2.5 N_2低温物理吸附(BET) | 第25页 |
2.3 模拟油品配制 | 第25页 |
2.4 硫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2.5 催化性能评价 | 第26-27页 |
3 SO_4~(2-)/ZrO_2型固体超强酸制备表征及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评价 | 第27-38页 |
3.1 催化剂制备 | 第27-29页 |
3.1.1 载体制备 | 第27页 |
3.1.2 SO_4~(2-)/ZrO_2催化剂制备 | 第27-28页 |
3.1.3 SO_4~(2-)/ZrO_2-WO_3催化剂制备 | 第28页 |
3.1.4 SO_4~(2-)/ZrO_2-MoO_3催化剂制备 | 第28页 |
3.1.5 SO_4~(2-)/ZrO_2-Cr_2O_3催化剂制备 | 第28-29页 |
3.2 催化剂表征 | 第29-32页 |
3.2.1 催化剂FT-IR表征 | 第29页 |
3.2.2 催化剂XRD表征 | 第29-30页 |
3.2.3 催化剂NH_3-TPD表征 | 第30-31页 |
3.2.4 催化剂SEM表征 | 第31-32页 |
3.3 SO_4~(2-)/ZrO_2型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评价 | 第32-34页 |
3.3.1 氧化反应前后模拟油品GC-FID分析 | 第32-33页 |
3.3.2 催化剂催化氧化脱硫性能评价 | 第33-34页 |
3.4 SO_4~(2-)/ZrO_2-Cr_2O_3固体超强酸酸类型及比表面积测定 | 第34-36页 |
3.4.1 SO_4~(2-)/ZrO_2-Cr_2O_3固体超强酸吡啶吸附FT-IR表征 | 第34-36页 |
3.4.2 SO_4~(2-)/ZrO_2-Cr_2O_3固体超强酸BET表征 | 第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SO_4~(2-)/ZrO_2-Cr_2O_3固体超强酸催化氧化模拟油品脱硫研究 | 第38-46页 |
4.1 氧化脱硫工艺 | 第38-39页 |
4.2 氧化反应前后模拟油品GC-FID分析 | 第39页 |
4.3 氧化脱硫反应条件对DBT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3页 |
4.3.1 反应温度对DBT转化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2 反应时间对DBT转化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4.3.3 氧化剂用量对DBT转化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4.3.4 催化剂用量对DBT转化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4.4 氧化脱硫反应机理 | 第43-4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5 SO_4~(2-)/ZrO_2-Cr_2O_3固体超强酸氧化-萃取耦合模拟油品脱硫研究 | 第46-58页 |
5.1 氧化-萃取耦合脱硫工艺 | 第46-47页 |
5.2 氧化-萃取耦合脱硫前后模拟油品GC-FID分析 | 第47页 |
5.3 DBT氧化产物FT-IR分析 | 第47-48页 |
5.4 氧化-萃取耦合脱硫工艺条件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48-53页 |
5.4.1 氧化-萃取耦合温度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5.4.2 氧化-萃取耦合时间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5.4.3 氧化剂用量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5.4.4 催化剂用量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51-52页 |
5.4.5 萃取剂用量对DBT脱除率的影响 | 第52-53页 |
5.5 氧化-萃取耦合脱硫机理 | 第53-54页 |
5.6 催化剂回收及循环使用性能 | 第54-55页 |
5.7 萃取剂回收及循环使用性能 | 第55-56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申报专利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