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油料作物病虫害论文--大豆病虫害论文

大豆抗斜纹夜蛾相关QTL的定位以及GmCDPK1基因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42页
    第一章 大豆抗虫性研究进展第14-32页
        1.1 大豆抗虫性研究进展第14-26页
            1.1.1 植物抗虫性及其分类第14-15页
            1.1.2 大豆主要食叶昆虫的种类和分布第15-17页
            1.1.3 大豆抗虫性鉴定方法第17-18页
            1.1.4 大豆抗虫性分子遗传基础第18-19页
            1.1.5 植物抗虫信号通路和机制第19-22页
            1.1.6 大豆抗虫性发展历程第22-26页
        1.2 大豆抗虫基因的发掘第26-32页
            1.2.1 连锁分析和QTL作图第26-28页
            1.2.2 关联分析第28-30页
            1.2.3 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合第30-32页
    第二章 植物钙离子依赖蛋白激酶(CDPK)研究进展第32-41页
        2.1 CDPK的结构第32-33页
        2.2 CDPK的克隆第33-34页
        2.3 CDPK的生化性质第34-37页
            2.3.1 CDPK的底物和抑制剂第34页
            2.3.2 CDPK活性调节第34-37页
        2.4 CDPK在植物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第37-39页
            2.4.1 CDPK参与激素和基因调节第37-38页
            2.4.2 CDPK参与活性氧(ROS)的爆发第38-39页
            2.4.3 CDPK参与抗虫第39页
        2.5 CDPK参与其它生物学作用第39-40页
        2.6 研究展望第40-41页
    研究的意义与内容第41-42页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1第42-64页
    第三章 利用重组自交系群体检测大豆抗斜纹夜蛾相关性状的QTL第42-50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42-44页
            3.1.1 供试材料第42-43页
            3.1.2 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第43页
            3.1.3 实验设计和养虫鉴定第43-44页
            3.1.4 表型数据分析第44页
            3.1.5 QTL分析第44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4-48页
            3.2.1 表型数据的描述性分析、方差分析和遗传率第44-45页
            3.2.2 大豆重组自交系抗虫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45-46页
            3.2.3 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大豆抗虫性状QTL第46-48页
        3.3 讨论第48-50页
            3.3.1 大豆抗斜纹夜蛾表型性状分析第48-49页
            3.3.2 大豆抗虫相关QTL的分析第49-50页
    第四章 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第50-64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1-52页
            4.1.1 材料第51页
            4.1.2 实验设计和养虫鉴定第51页
            4.1.3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1页
            4.1.4 关联分析第51-5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2-59页
            4.2.1 群体结构和亲缘关系第52页
            4.2.2 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第52-54页
            4.2.3 抗虫相关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第54页
            4.2.4 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的关联分析第54-59页
        4.3 讨论第59-64页
            4.3.1 抗虫相关性状的表型分析第59-60页
            4.3.2 抗虫相关性状的QTL分析第60-61页
            4.3.3 大豆对斜纹夜蛾抗性QTL的综合分析第61-64页
第三部分 研究报告2第64-104页
    第五章 大豆CDPK基因家族的鉴定及其表达分析第64-82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4-67页
            5.1.1 实验材料第64页
            5.1.2 试剂和仪器第64-65页
            5.1.3 引物合成和测序第65页
            5.1.4 大豆CDPK基因家族的鉴定第65页
            5.1.5 序列分析第65页
            5.1.6 进化分析第65页
            5.1.7 机械损伤胁迫和虫胁迫处理第65-66页
            5.1.8 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66页
            5.1.9 实时定量PCR分析第66-67页
            5.1.10 CDPK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第67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7-79页
            5.2.1 大豆CDPK基因家族成员鉴定第67-68页
            5.2.2 CDPK基因家族的分类以及进化分析第68-72页
            5.2.3 CDPK基因家族的结构以及染色体定位第72-76页
            5.2.4 CDPK基因时空表达第76-77页
            5.2.5 大豆CDPK基因生物胁迫诱导表达模式第77-79页
        5.3 讨论第79-82页
            5.3.1 大豆CDPK基因进化特点第79-80页
            5.3.2 大豆CDPK基因的表达分析第80-82页
    第六章 大豆GmCDPK1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第82-104页
        6.1 材料和方法第82-89页
            6.1.1 实验材料第82-83页
            6.1.2 仪器和试剂第83页
            6.1.3 引物合成和测序第83-84页
            6.1.4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第84页
            6.1.5 植物总RNA的提取、纯化及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84页
            6.1.6 GmCDPK1基因全长的克隆第84页
            6.1.7 实时定量PCR分析第84-85页
            6.1.8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5页
            6.1.9 亚细胞定位和BiFC第85-87页
            6.1.10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87页
            6.1.11 转基因拟南芥植株的鉴定第87-88页
            6.1.12 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第88页
            6.1.13 转基因拟南芥抗斜纹夜蛾实验第88页
            6.1.14 转基因拟南芥抗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88-89页
            6.1.15 茉莉酸(JA)含量的测定第89页
            6.1.16 活性氧(ROS)检测第89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89-101页
            6.2.1 GmCDPK1基因的克隆以及序列分析第89-91页
            6.2.2 转基因拟南芥阳性检测第91-92页
            6.2.3 过表达GmCDPK1使突变体表型恢复第92-93页
            6.2.4 转基因拟南芥抗斜纹夜蛾性鉴定第93-95页
            6.2.5 转基因拟南芥抗虫相关基因表达测定第95-97页
            6.2.6 GmCDPK1参与茉莉酸信号通路负调控拟南芥体内茉莉酸第97-99页
            6.2.7 GmCDPK1参与植物活性氧(ROS)的积累第99-100页
            6.2.8 GmCDPK1定位于细胞膜并与RBOHD互作第100-101页
        6.3 讨论第101-104页
            6.3.1 GmCDPK1通过调控植物体内JA来影响植物的表型第101-102页
            6.3.2 GmCDPK1参与调节植物抗虫性第102页
            6.3.3 GmCDPK1与RBOHD互作调节植物体内ROS水平第102-104页
全文总结第104-106页
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4页
附录第124-14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以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GMA诱导的16HBE恶性转化细胞相关差异LncRNA筛选及其研究
下一篇: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儿童氟斑牙患病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