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合乘应用发展情况 | 第16-17页 |
1.3.2 合乘匹配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合乘基本介绍 | 第21-27页 |
2.1 合乘的基本概念 | 第21页 |
2.2 车辆合乘的分类 | 第21-24页 |
2.3 车辆合乘匹配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第24-26页 |
2.3.1 用户注册 | 第24-25页 |
2.3.2 信息的发布 | 第25-26页 |
2.3.3 匹配系统 | 第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车辆动态合乘匹配相关理论 | 第27-43页 |
3.1 道路网结构的建立 | 第27-31页 |
3.2 乘客和车辆位置信息的获取 | 第31-34页 |
3.3 道路匹配 | 第34-38页 |
3.4 乘客和车主初始路线规划 | 第38-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双向择优选择的车辆动态匹配算法 | 第43-65页 |
4.1 优化目标 | 第43-44页 |
4.2 匹配算法执行机制 | 第44-45页 |
4.3 计费策略 | 第45-47页 |
4.4 乘客与车辆的粗匹配 | 第47-49页 |
4.5 双向择优匹配思想 | 第49页 |
4.6 途径多点的最短路线规划 | 第49-60页 |
4.6.1 遗传算法介绍 | 第49-52页 |
4.6.2 乘客接送路线规划算法设计 | 第52-60页 |
4.7 时间窗检验 | 第60-61页 |
4.8 乘客匹配度计算 | 第61-62页 |
4.9 双向选择匹配过程 | 第62-63页 |
4.10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仿真实验 | 第65-85页 |
5.1 开发平台 | 第65-66页 |
5.2 仿真系统功能结构 | 第66-69页 |
5.3 仿真试验 | 第69-84页 |
5.3.1 多车辆单乘客 | 第69-71页 |
5.3.2 单车辆多乘客 | 第71-80页 |
5.3.3 多乘客多车辆实验(无新增) | 第80-82页 |
5.3.4 多乘客多车辆实验(带有新增) | 第82-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85-86页 |
6.2 论文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工作和发表论文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