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河套灌区玉米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氮互作效应与生长模拟研究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1.2.1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第13-14页
        1.2.2 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氮互作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3 作物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9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9-22页
        1.3.1 滴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第19-20页
        1.3.2 滴灌水肥一体化不同水氮处理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研究第20页
        1.3.3 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水氮优化调控策略第20页
        1.3.4 基于CERES-Maize模型的膜下滴灌玉米生长模拟第20页
        1.3.5 本文的技术路线第20-22页
2 试验设计与方法第22-28页
    2.1 试验区概况第22-23页
    2.2 试验设计第23-25页
        2.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2.2 试验设计第24-25页
    2.3 试验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5-28页
        2.3.1 气象观测第25-26页
        2.3.2 土壤水分的测定第26页
        2.3.3 土壤养分的测定第26页
        2.3.4 株高与叶面积指数的测定第26页
        2.3.5 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第26页
        2.3.6 干物质质量与全氮量的测定第26-27页
        2.3.7 玉米产量和构成要素第27页
        2.3.8 地下水观测第27页
        2.3.9 数据分析第27-28页
3 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氮互作对玉米产量、收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分析第28-40页
    3.1 不同水氮水平生育期玉米耗水规律分析第28-30页
        3.1.1 气象因素变化第28页
        3.1.2 耗水量第28-30页
    3.2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30-33页
        3.2.1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第30-33页
        3.2.2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分析第33页
        3.2.3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收获指数的影响分析第33页
    3.3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3-35页
    3.4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净收益的影响第35-37页
    3.5 滴灌水肥一体化水氮互作效应第37-39页
    3.6 小结第39-40页
4 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生长的水氮互作效应第40-58页
    4.1 膜下滴灌水氮互作对玉米生长指标的影响第40-42页
        4.1.1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株高的影响第40-41页
        4.1.2 不同水氮水平玉米叶面积指数的变化特征第41-42页
    4.2 膜下滴灌水氮互作对玉米生理指标的影响第42-45页
        4.2.1 不同水氮水平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生育期变化规律分析第42-43页
        4.2.2 不同水氮水平玉米光合速率生育期变化规律分析第43-45页
    4.3 不同水氮水平对收获期玉米地上干物质质量的影响第45-46页
    4.4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生育指标之间相关关系第46-48页
        4.4.1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生育指标皮尔逊相关性系数第46-47页
        4.4.2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生育指标典型相关分析第47-48页
        4.4.3 玉米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与生育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8页
    4.5 膜下滴灌水氮互作下玉米生长指标的动态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第48-56页
        4.5.1 水氮互作对玉米株高动态过程的影响第49-51页
        4.5.2 水氮互作对玉米LAI动态过程的影响第51-53页
        4.5.3 水氮互作对玉米干物质累积动态过程的影响第53-55页
        4.5.4 株高、LAI、干物质与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关系第55-56页
    4.6 小结第56-58页
5 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氮素吸收利用的水氮互作效应第58-76页
    5.1 不同水氮水平对玉米各器官养分吸收量及分配的影响第58-60页
    5.2 不同水氮水平下土壤-玉米系统氮平衡分析第60-65页
        5.2.1 不同水氮水平下收获期土壤硝态氮分布规律第60-61页
        5.2.2 不同水氮水平下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及玉米-土壤系统氮素平衡第61-65页
    5.3 不同水氮水平玉米氮肥利用率分析第65-69页
    5.4 水氮互作对玉米植株吸氮量及产量影响的模糊综合评判第69-74页
        5.4.1 玉米植株吸氮量的模糊综合评价第70-72页
        5.4.2 玉米产量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第72-74页
    5.5 小结第74-76页
6 滴灌玉米CERES-Maize模型率定验证及应用第76-85页
    6.1 模型参数与模型评估第76-78页
        6.1.1 土壤参数第76页
        6.1.2 气象数据第76-77页
        6.1.3 模型评估第77-78页
    6.2 模型率定与验证第78-82页
        6.2.1 模型的遗传特性参数的确定第78-79页
        6.2.2 模型验证第79-82页
    6.3 模型应用第82-85页
        6.3.1 玉米灌水施肥方案的确定第82页
        6.3.2 不同水文年型与不同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第82-8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5-87页
    7.1 主要结论第85-86页
    7.2 存在问题与展望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6页
作者简介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工业大数据环境下的混合故障诊断模型研究
下一篇:滑窗法Turbo码译码算法研究及其FPGA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