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

丰子恺散文接受史研究(1930s-1990s)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11-15页
    一、选题的意义及相关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一)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二) 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二、论文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3-15页
第一章 建国前二十年:极否极褒共存第15-34页
    第一节 散文出版发行概述第15-19页
    第二节 人文分离的接受第19-24页
        (一) 远离社会、避世思想批判第19-22页
        (二) 散文创作应“宣告停止营业”第22-24页
    第三节 人文并重的接受第24-34页
        (一) 人间隔膜与儿童天真第24-27页
        (二) 琐屑题材辟不凡境界第27-29页
        (三) 无常、世网、护生等观念第29-31页
        (四) 艺术家的真率及气品第31-34页
第二章 建国后三十年:分区进行第34-51页
    第一节 大陆:大幅降温至趋于沉寂第35-42页
        (一) 文艺政策的影响及读者的文化心理第35-37页
        (二) 丰子恺创作重心的转移第37-41页
        (三) 《缘缘堂续笔》的诞生第41-42页
    第二节 港台:后起之秀第42-51页
        (一) 推向国际:卢玮銮第43-45页
        (二) 扩大影响:司马长风与黄俊东第45-47页
        (三) 史料多误:陈敬之第47-51页
第三章 八十、九十年代:“曲高和众”第51-68页
    第一节 大陆:高潮终现第51-62页
        (一) 拓荒者们:近水楼台第52-56页
        (二) 其他论者:深入而全面第56-62页
    第二节 港台:持续升温第62-68页
        (一) 卢玮銮:最欣赏子恺第62-64页
        (二) 杨牧:礼赞丰子恺第64-68页
第四章 考察接受历程:探接受与文本魅力的关系第68-77页
    第一节 历程:曲线型第68-72页
        (一) 佛化的态度变化第68-71页
        (二) 其他方面的变化第71-72页
    第二节 接受与作者、文本魅力关系探究第72-77页
        (一) 文学四要素的关系第73-74页
        (二) 接受与作者创作、文本魅力的关系第74-77页
结语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3-84页
致谢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乳腺癌预后指标的研究
下一篇:快速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qSOFA)诊断全身性感染的准确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