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言 | 第8-11页 |
一、题解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页 |
三、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第1章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历史沿革 | 第11-22页 |
1.1 西方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历史渊源 | 第11-14页 |
1.1.1 西方管乐器的发展 | 第11页 |
1.1.2 西方行进管乐队的发展 | 第11-12页 |
1.1.3 西方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功能的演变 | 第12-14页 |
1.2 中国古代“行进乐”的演变 | 第14-17页 |
1.2.1 鼓吹乐的分类与元素 | 第14-15页 |
1.2.2 鼓吹乐的功能 | 第15-16页 |
1.2.3 古代中国军乐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3 中国现代行进管乐艺术的发展 | 第17-21页 |
1.3.1 西方管乐艺术传入中国 | 第17-19页 |
1.3.2 现代军乐与管乐教学在中国的发展 | 第19-20页 |
1.3.3 现代行进管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 | 第20-21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2章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美学功能、条件与特点 | 第22-35页 |
2.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美学功能 | 第22-25页 |
2.1.1 审美体验功能 | 第22-23页 |
2.1.2 审美转化功能 | 第23-24页 |
2.1.3 审美交流功能 | 第24-25页 |
2.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美学条件 | 第25-29页 |
2.2.1 外部的物质基础条件 | 第25-27页 |
2.2.2 表演者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条件 | 第27-28页 |
2.2.3 表演者应具备的艺术修养条件 | 第28-29页 |
2.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行为特点 | 第29-33页 |
2.3.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作为“主体行为”的特性 | 第29-30页 |
2.3.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作为“交流行为”的特性 | 第30-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3章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美”的思维与实践 | 第35-45页 |
3.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的思维方式 | 第35-38页 |
3.1.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 第35-36页 |
3.1.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直觉与顿悟思维 | 第36-37页 |
3.1.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创造性思维 | 第37-38页 |
3.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的理念与原则 | 第38-41页 |
3.2.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方案音乐的选择与编创 | 第38-39页 |
3.2.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方案编创的原则与类型 | 第39-41页 |
3.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的审美内涵 | 第41-44页 |
3.3.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审美想象 | 第41-42页 |
3.3.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审美情感 | 第42-43页 |
3.3.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创作中的审美个性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视听美”的塑造与呈现 | 第45-59页 |
4.1 音乐之美:行进管乐艺术表演中器乐的演奏 | 第45-48页 |
4.1.1 忠实性与创造性结合 | 第45-46页 |
4.1.2 技术性与艺术性结合 | 第46-47页 |
4.1.3 个人体验与情感交流结合 | 第47-48页 |
4.2 身体之美:行进管乐艺术表演中身体的调控 | 第48-51页 |
4.2.1 身体与演奏 | 第48-49页 |
4.2.2 身体与行进 | 第49-50页 |
4.2.3 身体与心理 | 第50-51页 |
4.3 视觉之美:行进管乐艺术表演中视觉的设计 | 第51-57页 |
4.3.1 表演图形的美 | 第51-52页 |
4.3.2 表演道具的美 | 第52-55页 |
4.3.3 表演服装的美 | 第55-5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的审美标准与审美评判 | 第59-68页 |
5.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欣赏活动的美学原理 | 第59-62页 |
5.1.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欣赏活动的一般本质 | 第60-61页 |
5.1.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欣赏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 | 第61-62页 |
5.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的主观评判 | 第62-64页 |
5.2.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主观评判的阐析 | 第63页 |
5.2.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主观评判的形成与变化 | 第63-64页 |
5.2.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主观评判的意义 | 第64页 |
5.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的客观标准 | 第64-67页 |
5.3.1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客观标准的阐析 | 第64-65页 |
5.3.2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客观标准的建立 | 第65-66页 |
5.3.3 行进管乐艺术表演审美客观标准的意义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