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写词表 | 第14-16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2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7-18页 |
1.2 双向中继网络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 论文主要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协作通信网络基础理论知识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23页 |
2.2 分集技术 | 第23-27页 |
2.2.1 时间分集 | 第23页 |
2.2.2 频率分集 | 第23-24页 |
2.2.3 空间分集 | 第24页 |
2.2.4 分集的合并方式及性能 | 第24-27页 |
2.2.4.1 选择合并 | 第24-25页 |
2.2.4.2 最大比合并 | 第25-26页 |
2.2.4.3 等增益合并 | 第26页 |
2.2.4.4 合并方式性能比较 | 第26-27页 |
2.3 单向中继系统 | 第27-28页 |
2.4 转发协议 | 第28-31页 |
2.4.1 放大转发协议 | 第28-30页 |
2.4.2 解码转发协议 | 第30页 |
2.4.3 编码协作协议 | 第30-31页 |
2.5 双向中继系统 | 第31-32页 |
2.6 传统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32-36页 |
2.6.1 传统中继选择算法 | 第32-35页 |
2.6.2 传统功率分配方案 | 第35-36页 |
2.7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传统双向中继网络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37-53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传统双向中继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3.3 功率限制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39-46页 |
3.3.1 最优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39-41页 |
3.3.2 中继功率限制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1-42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42-46页 |
3.3.3.1 中继的最优发送功率 | 第42-44页 |
3.3.3.2 功率限制双向中继网络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4-46页 |
3.4 高能效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46-51页 |
3.4.1 非完美信道估计 | 第46-48页 |
3.4.2 算法分析 | 第48-49页 |
3.4.2.1 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48页 |
3.4.2.2 非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48-49页 |
3.4.3 仿真结果 | 第49-51页 |
3.5 结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能量收集双向中继网络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53-69页 |
4.1 引言 | 第53页 |
4.2 能量收集双向中继网络的中继协议 | 第53-56页 |
4.2.1 TSR协议 | 第53-54页 |
4.2.2 PSR协议 | 第54-56页 |
4.3 接收端信噪比公式 | 第56-58页 |
4.3.1 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56-57页 |
4.3.2 非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57-58页 |
4.4 高能效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58-61页 |
4.4.1 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58页 |
4.4.2 非完美的信道估计 | 第58-59页 |
4.4.3 仿真分析 | 第59-61页 |
4.5 总功率限制的中继选择和功率分配算法 | 第61-67页 |
4.5.1 完美信道估计 | 第62页 |
4.5.2 非完美信道估计 | 第62-63页 |
4.5.3 仿真分析 | 第63-67页 |
4.6 结论 | 第67-69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69-71页 |
5.1 本文总结和主要贡献 | 第69-70页 |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个人简历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