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1-15页 |
(一)问题源起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一、关于《人民日报》“求证”栏目 | 第15-18页 |
(一)《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创办与发展 | 第15-16页 |
1.“求证”栏目的创办 | 第15页 |
2.“求证”栏目的发展 | 第15-16页 |
(二)《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 | 第16-18页 |
1.中国特色的调查性报道 | 第16-17页 |
2.党报的调查性报道 | 第17-18页 |
二、《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文本分析 | 第18-28页 |
(一)选题的贴近性和典型性 | 第18-22页 |
1.优化选题,贴近民主 | 第19-21页 |
2.选题典型,敢于发声 | 第21-22页 |
(二)立意的独特性和思辨性 | 第22-24页 |
1.精准有力,做好舆论引导 | 第22-23页 |
2.阻击谣言,维护国家形象 | 第23-24页 |
(三)论证的平衡性和严谨性 | 第24-26页 |
1.结构平衡,多信源支撑 | 第24-25页 |
2.论证严谨,多角度报道 | 第25-26页 |
(四)语言的简明性和通俗性 | 第26-28页 |
1.标题简明,措辞鲜明 | 第26-27页 |
2.实话实说,通俗易懂 | 第27-28页 |
三、《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的特色与文本功能 | 第28-35页 |
(一)“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的特色 | 第28-31页 |
1.求:事实真相 击破谣言 | 第28-29页 |
2.证: 证伪证无呈现证据 | 第29-31页 |
(二)“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的文本功能 | 第31-35页 |
1.激浊扬清 辟谣解惑 | 第31-32页 |
2.引导舆论 监督社会 | 第32-35页 |
四、《人民日报》“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的启示和新思考 | 第35-42页 |
(一)“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对党报的启示 | 第35-38页 |
1.加强调查性报道,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 第35-36页 |
2.创新舆论引导能力,提升党报的影响力 | 第36-37页 |
3.重视议程设置的能力,增强党报的公信力 | 第37-38页 |
(二)“求证”栏目的调查性报道的新思考 | 第38-42页 |
1.发挥优势,打造与新媒体的有效对接 | 第38-39页 |
2.创新版面意识,加强栏目的品牌意识 | 第39-40页 |
3.践行新闻专业主义,注重责任的担当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