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洞庭湖区生态的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9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3-16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选题意义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9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第23-24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4-26页
        1.3.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24-25页
        1.3.2 研究方法第25-26页
    1.4 研究内容与预期创新点第26-29页
        1.4.1 研究内容第26-27页
        1.4.2 主要的创新点第27-29页
第2章 湖泊流域生态的政府治理机制内涵与运行结构第29-51页
    2.1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基本内容第29-35页
        2.1.1 湖泊流域生态的特征分析第29-33页
        2.1.2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内容与要求第33-35页
    2.2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内涵及其功能第35-38页
        2.2.1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内涵第35-36页
        2.2.2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功能分析第36-38页
    2.3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分析要素第38-42页
        2.3.1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主体第38-39页
        2.3.2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结构第39-40页
        2.3.3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模式第40-41页
        2.3.4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评价第41-42页
    2.4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运行结构分析第42-47页
        2.4.1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目标生成机制第43-44页
        2.4.2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责任履行机制第44-45页
        2.4.3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资源保障机制第45-46页
        2.4.4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第46-47页
    2.5 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机制的理论依据第47-51页
        2.5.1 公共治理理论第47-48页
        2.5.2 公共产品理论第48-49页
        2.5.3 新区域主义理论第49-50页
        2.5.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50-51页
第3章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运行的成效与问题分析第51-77页
    3.1 洞庭湖区基本概况与生态总体特征分析第51-55页
        3.1.1 洞庭湖区基本情况第51-52页
        3.1.2 洞庭湖区生态资源构成第52-54页
        3.1.3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总体特征分析与评价第54-55页
    3.2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取得的主要成效第55-64页
        3.2.1 生态治理意识得到强化第56-58页
        3.2.2 生态治理制度逐步完善第58-59页
        3.2.3 生态治理机构开始设立第59-61页
        3.2.4 生态治理体系初步构建第61-62页
        3.2.5 生态治理效果明显好转第62-64页
    3.3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第64-71页
        3.3.1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履行机制不科学第64-65页
        3.3.2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合作机制不通畅第65-67页
        3.3.3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保障机制不健全第67-68页
        3.3.4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评价机制不合理第68-70页
        3.3.5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责任机制不完善第70-71页
    3.4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运行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71-77页
        3.4.1 政绩观念偏差第71-72页
        3.4.2 制度建设滞后第72-74页
        3.4.3 体制机制缺陷第74-75页
        3.4.4 政府监督不严第75-77页
第4章 洞庭湖区生态的政府治理机制个案分析——以湖区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为例第77-104页
    4.1 洞庭湖区生物生态型灾害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成功经验第77-87页
        4.1.1 构建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的预防预警机制第77-80页
        4.1.2 优化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的应急处置机制第80-82页
        4.1.3 完善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的善后保障机制第82-83页
        4.1.4 强化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的责任追究机制第83-84页
        4.1.5 确立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的灾后评估机制第84-87页
    4.2 洞庭湖区生物生态型灾害政府治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第87-93页
        4.2.1 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意识观念有待加强第87-88页
        4.2.2 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第88-89页
        4.2.3 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经费保障支持不足第89-90页
        4.2.4 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基础能力严重落后第90-92页
        4.2.5 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制度建设较为滞后第92-93页
    4.3 洞庭湖区生物生态型灾害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目标要求第93-104页
        4.3.1 重视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预防预警机制第93-95页
        4.3.2 完善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应对处置机制第95-97页
        4.3.3 健全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信息沟通机制第97-100页
        4.3.4 实施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绩效评价机制第100-102页
        4.3.5 构建生物生态型灾害治理问责追责机制第102-104页
第5章 国内外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经验与启示第104-130页
    5.1 国外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典型经验第104-112页
        5.1.1 日本“琵琶湖”政府治理的典型经验第104-107页
        5.1.2 北美“五大湖”政府治理的典型经验第107-110页
        5.1.3 欧洲“莱茵河”政府治理的典型经验第110-112页
    5.2 国内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案例考察第112-121页
        5.2.1“鄱阳湖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主要做法第113-116页
        5.2.2“云南滇池”生态政府治理的主要做法第116-118页
        5.2.3“珠江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主要做法第118-121页
    5.3 国内外湖泊流域生态政府治理的基本启示第121-130页
        5.3.1 强化生态理念是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价值导向第121-123页
        5.3.2 完善制度体系是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前提基础第123-125页
        5.3.3 加强府际合作是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内在要求第125-127页
        5.3.4 构建责任体系是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制度保障第127-130页
第6章 推进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对策建议第130-165页
    6.1 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机制建设的价值理念与目标导向第130-137页
        6.1.1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突出湖区政府生态治理职能第130-132页
        6.1.2 以责任政府构建为导向明确湖区政府生态治理责任第132-134页
        6.1.3 以坚持绿色发展为路径重构湖区政府政绩评价标准第134-135页
        6.1.4 以发展生态经济为核心着力环湖区生态经济带建设第135-137页
    6.2 优化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实施推进机制第137-142页
        6.2.1 明确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责任主体第137-138页
        6.2.2 规范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任务要求第138-140页
        6.2.3 强化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职能履行第140-141页
        6.2.4 严格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执行监督第141-142页
    6.3 构建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府际协同机制第142-147页
        6.3.1 建立湖区生态治理府际沟通协调机制第142-144页
        6.3.2 建立湖区生态治理府际利益整合机制第144-145页
        6.3.3 建立湖区生态治理府际信息共享机制第145-146页
        6.3.4 建立湖区生态治理府际法律约束机制第146-147页
    6.4 健全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支持保障机制第147-153页
        6.4.1 完善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政策法规体系第147-149页
        6.4.2 加大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财政支持保障第149-150页
        6.4.3 提升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人才技术水平第150-152页
        6.4.4 推动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第152-153页
    6.5 创新洞庭湖区生态政府治理的绩效评价机制第153-158页
        6.5.1 完善湖区生态政府治理多元评价主体第154-155页
        6.5.2 科学遴选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评价指标第155-156页
        6.5.3 合理优化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评价方法第156-157页
        6.5.4 严格运用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评价结果第157-158页
    6.6 完善洞庭湖区生态治理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第158-165页
        6.6.1 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责任追究实施原则依据第158-160页
        6.6.2 严格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责任追究认定机制第160-161页
        6.6.3 强化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责任追究问责机制第161-163页
        6.6.4 完善湖区生态政府治理责任追究救济机制第163-165页
参考文献第165-171页
致谢第171-17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2页

论文共1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国都铎王朝时期大学发展研究
下一篇:聋人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视觉注意增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