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冷铷原子气体量子相变的研究
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9页 |
1.1 BEC的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光学晶格 | 第14-16页 |
1.2.1 光学晶格简介 | 第15-16页 |
1.2.2 光晶格和BEC | 第16页 |
1.3 量子涨落与临界现象 | 第16-17页 |
1.3.1 量子涨落 | 第16页 |
1.3.2 临界现象 | 第16-17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 | 第19-35页 |
2.1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的统计性质 | 第19-27页 |
2.1.1 想玻色气体的统计性质 | 第19-21页 |
2.1.2 谐振子势中的理想玻色气体 | 第21-24页 |
2.1.3 弱相互作用下的玻色气体 | 第24-27页 |
2.2 光晶格的相关理论 | 第27-35页 |
2.2.1 光学偶极阱 | 第28页 |
2.2.2 光晶格囚禁势 | 第28-29页 |
2.2.3 光学晶格的几何结构 | 第29-31页 |
2.2.4 光晶格中的BEC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实验系统 | 第35-49页 |
3.1 BEC实验系统的优化 | 第35-39页 |
3.1.1 MOTA光路的优化 | 第35-37页 |
3.1.2 隔离电路的优化 | 第37-39页 |
3.1.3 量化轴磁场电流控制的电路改进 | 第39页 |
3.2 一维光晶格系统的搭建 | 第39-49页 |
3.2.1 光晶格系统的搭建过程 | 第40-43页 |
3.2.2 束腰的测量 | 第43-44页 |
3.2.3 光晶格阱深的测量 | 第44-49页 |
第四章 光晶格中BEC的相位涨落测量 | 第49-61页 |
4.1 理论模型 | 第49-54页 |
4.1.1 傅里叶谱 | 第50-51页 |
4.1.2 相位涨落 | 第51-53页 |
4.1.3 数值模拟 | 第53-54页 |
4.2 相位涨落的实验测量 | 第54-60页 |
4.2.1 实验的时序 | 第54-55页 |
4.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55-57页 |
4.2.3 实验结果 | 第57-59页 |
4.2.4 分析与结论 | 第59-60页 |
4.3 小节 | 第60-61页 |
第五章 磁阱中超冷玻色气体临界行为的观测 | 第61-73页 |
5.1 超冷玻色气体临界行为的实验研究 | 第61-64页 |
5.1.1 温度的标定 | 第61-63页 |
5.1.2 QUIC磁阱中的临界气体 | 第63-64页 |
5.2 动量分布的临界行为 | 第64-66页 |
5.3 临界指数的测量 | 第66-71页 |
5.3.1 临近指数和标度规律 | 第67-68页 |
5.3.2 关联长度的测量 | 第68-70页 |
5.3.3 分析与讨论 | 第70-71页 |
5.4 小节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光晶格中超冷玻色量子临界气体的普适行为 | 第73-81页 |
6.1 超冷玻色临界气体普适行为的实验研究 | 第73-76页 |
6.2 相图 | 第76-77页 |
6.3 分析与讨论 | 第77-79页 |
6.4 小节 | 第79-81页 |
第七章 超冷玻色气体的一阶空间相干性 | 第81-87页 |
7.1 超冷玻色气体空间相干性的实验研究 | 第81-83页 |
7.2 热原子气体的一阶空间相干性质 | 第83页 |
7.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83-86页 |
7.4 小节 | 第86-87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附录A Bragg散射的跃迁概率 | 第89-91页 |
附录B 传播子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109-111页 |
个人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