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24页 |
1.1 预测效能评价技术和地震预测策略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1.1.1 地震效能评价技术的发展动态 | 第10-15页 |
1.1.2 地震预测参考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1.3 区域地震预测策略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8-24页 |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9-24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的选取及所用数据 | 第24-40页 |
2.1 研究区的选取和背景 | 第24-29页 |
2.1.1 南北地震带地区 | 第24-28页 |
2.1.2 晋冀蒙交界地区 | 第28-29页 |
2.2 研究所用数据 | 第29-40页 |
2.2.1 南北地震带的地震目录分析 | 第29-32页 |
2.2.2 基于时-空ETAS模型的随机除丛 | 第32-35页 |
2.2.3 晋冀蒙交界地区地震序列的选取 | 第35-40页 |
第三章 预测效能评价技术的引入研究 | 第40-46页 |
3.1 地震数检验方法(N-test) | 第40-41页 |
3.2 Molchan图表法(Molchan Error Diagram) | 第41-43页 |
3.3 区域技能评分检验(ASS-test) | 第43-44页 |
3.4 修正的Student's检验(T-test) | 第44-46页 |
第四章 预测模型与参考模型的比较研究 | 第46-60页 |
4.1 参考模型的构建 | 第46-50页 |
4.1.1 相对强度(RI)模型及应用 | 第46-48页 |
4.1.2 简单平滑(Triple-S)模型及应用 | 第48-50页 |
4.2 加速矩释放(AMR)模型 | 第50-52页 |
4.3 预测效能的比较研究 | 第52-57页 |
4.4 模型参数的优化 | 第57-60页 |
第五章 余震短期发生率的预测效能评估和预测策略研究 | 第60-72页 |
5.1 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和瘦化算法 | 第61-65页 |
5.1.1 传染型余震序列(ETAS)模型 | 第61-63页 |
5.1.2 瘦化算法 | 第63-65页 |
5.2 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效能检验及系统性评估 | 第65-69页 |
5.2.1 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效能检验 | 第65页 |
5.2.2 余震短期发生率预测系统性评估 | 第65-69页 |
5.3 效能评估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预测策略 | 第69-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2-78页 |
6.1 主要结论和认识 | 第72-74页 |
6.2 讨论 | 第74-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
个人简介和硕士期间的学习工作经历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