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主流报纸暴恐报道的差异分析--基于“3.1”昆明事件与“11.13”巴黎事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7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 第8-1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一、国内“突发事件报道”的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暴恐新闻报道”的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三、国内对媒体暴恐事件报道“双重标准”的讨论 | 第15-16页 |
四、国外对媒体与恐怖主义关系的研究 | 第16-17页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第17-25页 |
一、研究问题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三、样本选择 | 第20-23页 |
四、类目建立与因子界定 | 第23-25页 |
第四节 关键概念解释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两起事件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 | 第27-45页 |
第一节 新闻文本的内容分析 | 第27-37页 |
一、“3.1”昆明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27-31页 |
二、“11.13”巴黎事件报道的内容分析 | 第31-37页 |
第二节 典型样本的话语分析 | 第37-45页 |
一、“3.1”昆明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 | 第37-40页 |
二、“11.13”巴黎事件报道的话语分析 | 第40-45页 |
第三章 暴恐事件中新闻话语的内外差异及原因 | 第45-59页 |
第一节 从内容分析角度看呈现的差异 | 第45-48页 |
一、报道数量与报道篇幅 | 第45-46页 |
二、报道体裁 | 第46-47页 |
三、新闻来源 | 第47-48页 |
第二节 从话语分析角度看呈现的差异 | 第48-54页 |
一、议程设置的主观选择性 | 第48-50页 |
二、新闻用词方面的差异 | 第50-51页 |
三、对事发现场还原程度的差异 | 第51-52页 |
四、对事件原因剖析程度的差异 | 第52-54页 |
五、报道立场和视角的差异 | 第54页 |
第三节 报道内外差异的原因 | 第54-59页 |
一、媒体在外宣中的危机公关与国家形象建构 | 第56页 |
二、媒体在对内传播中的主流价值观引导 | 第56-58页 |
三、国际社会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仍存在分歧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暴恐事件中不同场域的话语差异分析 | 第59-64页 |
第一节 “中央”新闻场引导话语秩序 | 第60-61页 |
第二节 “当地”新闻场受钳制于地缘政治场 | 第61-62页 |
第三节 “边缘”新闻场游离于政治场与其他场 | 第62-64页 |
结语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一:内容分析录入表 | 第74-76页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第76-77页 |
附录三:访谈对象相关信息介绍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