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社会抚养费制度概述 | 第9-25页 |
第一节 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形成沿革 | 第9-13页 |
一、计划生育政策经济限制措施的形成沿革 | 第9-11页 |
(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思想的形成 | 第9-10页 |
(二)计划生育政策经济限制措施的确立 | 第10-11页 |
二、计划生育政策经济限制措施的发展以及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确立 | 第11-13页 |
(一)计划生育政策经济限制措施的法制化 | 第11-12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确立 | 第12-13页 |
第二节 社会抚养费制度的设立依据 | 第13-18页 |
一、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立法依据 | 第13-15页 |
(一)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政策背景 | 第14页 |
(二)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实践依据 | 第14-15页 |
二、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人口学依据 | 第15-18页 |
(一)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人口观基础 | 第15-16页 |
(二)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人口理论依据及其发展 | 第16-18页 |
第三节 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功能和设立目的 | 第18-25页 |
一、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功能 | 第18-22页 |
(一)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功能定位 | 第18-20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功能的发挥及其效果 | 第20-22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的设立目的 | 第22-25页 |
(一)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直接目的 | 第22-23页 |
(二)设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终极目标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人口背景 | 第25-38页 |
第一节 我国人口状况的“晴雨表” | 第25-29页 |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与我国人口状况之间的联系 | 第25-26页 |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决定对我国人口状况反映的滞后性 | 第26-28页 |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计划生育工作决定中及其他官方人口预测的失准性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人口状况 | 第29-38页 |
一、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人口数量 | 第30-34页 |
(一)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总人口和人口增长状况 | 第30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生育水平 | 第30-33页 |
(三)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生育意愿 | 第33-34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人口结构 | 第34-38页 |
(一)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年龄结构 | 第34-36页 |
(二)社会抚养费制度设立时的性别结构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废止社会抚养费制度的立法学论证 | 第38-71页 |
第一节 法的完善理论下社会抚养费制度废止的论证 | 第38-48页 |
一、我国现阶段公民的实际生育状况 | 第38-42页 |
(一)我国现阶段出生人口中的孩次情况 | 第38-40页 |
(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生育水平 | 第40-42页 |
二、我国公民生育状况的发展趋势 | 第42-47页 |
(一)我国公民目前的生育意愿及其变动趋向 | 第42-44页 |
(二)我国生育水平的走向 | 第44-47页 |
三、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二节 立法原理中相关立法学理论下社会抚养费制度的废止 | 第48-71页 |
一、废止社会抚养费制度的人口数量基础 | 第49-62页 |
(一)总人口和人口增长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49-53页 |
(二)总人口和人口增长状况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 第53-62页 |
二、废止社会抚养费制度的人口结构基础 | 第62-70页 |
(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62-66页 |
(二)我国人口性别结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 第66-70页 |
三、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后记 | 第76-79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