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5页 |
| 1 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细胞概况 | 第14-17页 |
| 2 缺血性卒中后白质损伤及修复 | 第17-23页 |
| 2.1 缺血性卒中后白质损伤 | 第17-19页 |
| 2.2 缺血性卒中后白质损伤修复 | 第19-23页 |
| 3 缺血性卒中后病理生理机制 | 第23-27页 |
| 3.1 缺血性卒中病理级联反应 | 第23-25页 |
| 3.2 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后炎症反应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 4 PPARΓ激动剂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 5 论文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工作的应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 第29-30页 |
| 6 论文所使用的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果 | 第30-31页 |
| 7 参考文献 | 第31-45页 |
| 第二章 DALESCONOLS B对LPS介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 第45-73页 |
| 1 前言 | 第45-46页 |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46-55页 |
| 2.1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2.2 细胞培养 | 第47-49页 |
| 2.3 TL2细胞毒性检测 | 第49页 |
| 2.4 细胞上清液中NO含量的测定 | 第49-50页 |
| 2.5 细胞上清液中PGE2含量的测定 | 第50页 |
| 2.6 RNA提取及实时定量PCR | 第50-52页 |
| 2.7 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 | 第52-53页 |
| 2.8 免疫荧光染色法 | 第53页 |
| 2.9 质粒转染 | 第53-54页 |
| 2.10 Luciferase报告基因检测 | 第54页 |
| 2.11 条件性培基处理小鼠原代神经元 | 第54页 |
| 2.12 统计分析 | 第54-55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55-67页 |
| 3.1 TL2对BV2小胶质细胞的细胞毒性 | 第55页 |
| 3.2 TL2减少LPS处理的小胶质细胞iNOS及NO的生成 | 第55-57页 |
| 3.3 TL2减少LPS处理的小胶质细胞COX2及PGE2的生成 | 第57-58页 |
| 3.4 TL2减少LPS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促炎介质的基因水平表达 | 第58-60页 |
| 3.5 TL2抑制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Akt/NF-κB的活性 | 第60-61页 |
| 3.6 TL2抑制LPS处理的BV2小胶质细胞中p38及JNK活性 | 第61-62页 |
| 3.7 TL2可调控BV2小胶质细胞内Nrf2/HO-1表达 | 第62-63页 |
| 3.8 Nrf2/HO-1与TL2抑制LPS介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相关 | 第63-65页 |
| 3.9 TL2抑制Aβ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 | 第65-66页 |
| 3.10 TL2保护神经元免受BV2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性损伤 | 第66-67页 |
| 4 讨论 | 第67-68页 |
| 5 总结 | 第68-69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第三章 缺血后给予罗格列酮治疗促进缺血性卒中远期白质损伤修复和神经功能修复及其机制 | 第73-95页 |
| 1 前言 | 第73-74页 |
| 2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 第74-79页 |
| 2.1 小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 | 第74页 |
| 2.2 给药方式 | 第74-75页 |
| 2.3 小鼠灌注取脑 | 第75页 |
| 2.4 冰冻切片 | 第75-76页 |
| 2.5 4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可代替胸腺嘧啶(5-bromo-2-deoxy-uridine,Brdu)注射 | 第76页 |
| 2.6 神经功能评分 | 第76-78页 |
| 2.7 免疫荧光染色 | 第78-79页 |
| 2.8 统计分析 | 第79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79-88页 |
| 3.1 罗格列酮处理减少小鼠MCAO后脑梗死体积 | 第79-80页 |
| 3.2 罗格列酮处理促进小鼠MCAO后白质损伤修复 | 第80-81页 |
| 3.3 罗格列酮处理改善小鼠MCAO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 | 第81-83页 |
| 3.4 罗格列酮处理增强小鼠MCAO后少突胶质细胞再生 | 第83-85页 |
| 3.5 罗格列酮处理增加小鼠MCAO后成熟少突胶质细胞数目 | 第85-86页 |
| 3.6 罗格列酮处理促进小胶质细胞向M2型转变 | 第86-88页 |
| 4 讨论 | 第88-90页 |
| 5 总结 | 第90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 致谢 | 第95-97页 |
| 附录 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97-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