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混凝土表面风蚀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2.1 我国西部风沙特性 | 第12-13页 |
1.2.2 蚀的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风特性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2.1 风特性 | 第19-22页 |
2.1.1 大气边界层 | 第19页 |
2.1.2 平均风特性 | 第19-20页 |
2.1.3 脉动风特性 | 第20-22页 |
2.2 风沙流特性 | 第22-23页 |
2.2.1 沙粒运动对气流脉动的影响 | 第22-23页 |
2.2.2 沙粒运动对气流平均速度的影响 | 第23页 |
2.3 计算流体力学基本控制方程 | 第23-25页 |
2.4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5-29页 |
2.4.1 湍流模型 | 第25-28页 |
2.4.2 近壁面函数 | 第28-29页 |
2.5 控制方程的离散化方法 | 第29页 |
2.6 沙二相流数值模拟方案 | 第29-30页 |
2.6.1 一般方法 | 第30页 |
2.6.2 VOF模型 | 第30页 |
2.7 计算平台 | 第30-31页 |
2.8 小结 | 第31-33页 |
3 既有挟沙气流冲蚀水泥砂浆试块试验的数值分析 | 第33-41页 |
3.1 挟沙气流冲蚀水泥砂浆试块试验数值模拟方法 | 第33页 |
3.2 计算域的选取 | 第33-34页 |
3.3 网格划分 | 第34页 |
3.4 边界条件 | 第34-36页 |
3.5 既有挟沙气流冲蚀水泥砂浆试块试验的数值模拟 | 第36-39页 |
3.5.1 物理模型 | 第36页 |
3.5.2 风蚀临界压力的定义 | 第36-39页 |
3.6 小结 | 第39-41页 |
4 风沙环境下桥梁区域流场及桥梁迎风面压力数值模拟 | 第41-61页 |
4.1 计算模型 | 第41-42页 |
4.2 边界条件 | 第42-44页 |
4.3 净风环境和风沙流环境下桥梁迎风面压力对比 | 第44-46页 |
4.4 风沙环境下桥梁区域流场的特点 | 第46-52页 |
4.5 风沙环境下风攻角对桥梁迎风面压力的影响 | 第52-58页 |
4.6 小结 | 第58-61页 |
5 风沙环境下桥梁迎风面风蚀机理的分析 | 第61-77页 |
5.1 风蚀初始压力的定义 | 第61页 |
5.2 沙粒撞击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61-65页 |
5.2.1 理论基础与假设 | 第62页 |
5.2.2 撞击压力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62-65页 |
5.3 以断裂力学为基础推导的风蚀初始压力计算公式 | 第65-67页 |
5.4 风蚀机理研究 | 第67-70页 |
5.4.1 风蚀机理分析 | 第67页 |
5.4.2 风蚀机理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7-68页 |
5.4.3 弹性模量衰减方程的定义及推导 | 第68-69页 |
5.4.4 风蚀出现时沙粒撞击次数计算公式的推导 | 第69-70页 |
5.5 桥梁迎风面发生风蚀的区域 | 第70页 |
5.6 不同风攻角时桥梁迎风面风蚀的位置 | 第70-73页 |
5.7 含沙率对桥梁迎风面风蚀的影响 | 第73-75页 |
5.8 小结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78页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作者简历 | 第83-87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