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保险组织论文

中小型寿险公司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研究--以恒安人寿公司为例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1.1.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文献综述第15-19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5-17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7-19页
        1.2.3 文献述评第19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 创新与不足第21-23页
        1.4.1 本文创新第21页
        1.4.2 本文不足第21-23页
第二章 寿险公司顾客满意度理论及模型推导第23-34页
    2.1 服务价值链理论第23-24页
    2.2 服务质量差距5 (GAP5)模型第24-25页
    2.3 寿险行业的服务特性第25-26页
    2.4 寿险公司顾客服务期望的影响因素第26-27页
    2.5 寿险公司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因素第27-29页
        2.5.1 感知商品质量第27-28页
        2.5.2 感知服务质量第28页
        2.5.3 感知形象质量第28页
        2.5.4 产品及服务内部质量第28-29页
    2.6 寿险公司顾客满意度影响五维度第29-31页
    2.7 顾客忠诚第31-32页
    2.8 寿险公司满意度模型第32-33页
    2.9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顾客满意度实证分析第34-50页
    3.1 恒安公司及客户服务情况介绍第34-35页
        3.1.1 恒安公司介绍第34-35页
        3.1.2 恒安公司客户服务介绍第35页
    3.2 恒安公司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第35-41页
        3.2.1 问卷指标及指标权重的选择第36-39页
        3.2.2 问卷量表选择第39-40页
        3.2.3 数据处理第40-41页
    3.3 恒安公司顾客满意度实证分析第41-44页
        3.3.1 调查范围及对象第41页
        3.3.2 数据收集及选取第41-42页
        3.3.3 数据处理结果第42-44页
    3.4 服务质量差距(GAP5)模型统计分析第44-48页
        3.4.1 整体服务质量差距第44-45页
        3.4.2 从明显影响顾客感知质量的六大因素分析第45-46页
        3.4.3 从顾客满意度五维度分析第46-48页
    3.5 顾客忠诚度分析第48-49页
    3.6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对策建议第50-62页
    4.1 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第50-53页
        4.1.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第50-51页
        4.1.2 制定综合服务战略第51-52页
        4.1.3 培养客户忠诚度第52-53页
        4.1.4 加强客户服务品牌建设第53页
    4.2 培养客户服务专家内勤队伍第53-54页
        4.2.1 树立成为客户服务专家的文化理念第53-54页
        4.2.2 严把用人关第54页
        4.2.3 打造一专多能的服务能力第54页
        4.2.4 建立职涯规划体系第54页
    4.3 加强销售人员管理和培育第54-56页
        4.3.1 严格招聘关第55页
        4.3.2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第55页
        4.3.3 加强销售技能培训第55-56页
        4.3.4 建立规范的销售人员管理制度第56页
    4.4 建设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和创新体系第56-60页
        4.4.1 基础服务标准化第56-57页
        4.4.2 将无形服务进行有形展示第57页
        4.4.3 完善客户服务质量内部评价体系第57-58页
        4.4.4 细分目标市场的产品创新第58页
        4.4.5 用增值服务塑造差异化第58-59页
        4.4.6 大力发展新型服务渠道第59-60页
    4.5 优化运营管理模式第60-61页
        4.5.1 集中化运营第60页
        4.5.2 适度服务外包第60-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5.1 研究结论第62页
    5.2 展望第62-64页
附录第64-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致谢第74-7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边固支正交各向异性矩形薄板弯曲问题的辛叠加解
下一篇:两类Hamilton算子特征函数系的完备性及其在辛弹性力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