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缓解民办机构教师工作压力研究--以沈阳市H机构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6页
    0.1 研究背景第10页
    0.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0.2.1 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0.2.2 研究的意义第11页
    0.3 研究综述第11-14页
        0.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0.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0.3.3 评述第13-14页
    0.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0.4.1 研究思路第14页
        0.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0.5 主要创新点第15-16页
        0.5.1 研究对象新第15页
        0.5.2 研究方法新第15-16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第16-19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6页
        1.1.1 民办教育第16页
        1.1.2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第16页
        1.1.3 企业社会工作第16页
    1.2 相关理论基础第16-17页
        1.2.1 优势视角理论第16-17页
        1.2.2 社会支持网络理论第17页
    1.3 小组工作方法第17-19页
        1.3.1 小组社会工作的含义第17页
        1.3.2 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第17-18页
        1.3.3 小组社会工作的原则第18-19页
2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压力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19-27页
    2.1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简介第19-20页
    2.2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第20-24页
        2.2.1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基本情况第20-22页
        2.2.2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第22-24页
    2.3 沈阳H教育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压力成因分析第24-27页
        2.3.1 教学授课压力第24-25页
        2.3.2 教学管理压力第25页
        2.3.3 工作强度压力第25-26页
        2.3.4 业绩考核压力第26-27页
3 小组工作缓解沈阳H培训机构教师工作压力的实施过程第27-43页
    3.1 接案第27-28页
        3.1.1 接案原因第27页
        3.1.2 接案途径第27-28页
    3.2 预估第28页
        3.2.1 理论分析第28页
        3.2.2 问题界定与分析第28页
    3.3 计划第28-29页
        3.3.1 小组目标第28页
        3.3.2 服务计划第28-29页
    3.4 介入第29-38页
        3.4.1 第一次小组活动:“了解我,走进你”第29-30页
        3.4.2 第二次小组活动:“工作压力源分析”第30-33页
        3.4.3 第三次小组活动:“欢乐谷”第33-34页
        3.4.4 第四次小组活动:“自信突击队”第34-35页
        3.4.5 第五次小组活动:“发掘支持系统”第35-36页
        3.4.6 第六次小组活动:“健康是身体的本钱”第36-38页
    3.5 评估第38-42页
        3.5.1 过程评估第38-40页
        3.5.2 结果评估第40-41页
        3.5.3 跟踪评估第41-42页
    3.6 结案第42-43页
4 结论与对策建议第43-46页
    4.1 结论第43页
    4.2 建议第43-46页
        4.2.1 提高企业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第44页
        4.2.2 鼓励企业设置专职社工岗位第44页
        4.2.3 增强企业社工的专业能力第44页
        4.2.4 提高企业对于小组工作介入的认识第44-45页
        4.2.5 小组工作介入的类型应具有针对性第45-46页
结束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0页
附录第50-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组工作介入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J社区为例
下一篇:个案工作改善城市丧偶老人再婚心理问题研究--以咸阳市H社区A老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