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呼吸系及胸部疾病论文--气管和支气管疾病论文--支气管疾病论文

转录因子RORα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控作用

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6页
    1.1 ROR α第16-19页
        1.1.1 RORα的分布第16-17页
        1.1.2 RORα的结构第17页
        1.1.3 RORα的配体第17-18页
        1.1.4 与RORα相关的疾病第18-19页
    1.2 ILC2s细胞第19-21页
        1.2.1 ILC2s细胞的发现第19页
        1.2.2 ILC2s细胞的来源第19-20页
        1.2.3 ILC2s细胞的特点第20-21页
        1.2.4 ILC2s分化过程中的转录因子第21页
        1.2.5 RORα对ILC2s的作用第21页
    1.3 ILC2s与哮喘第21-25页
        1.3.1 小鼠中ILC2s与哮喘的关系第21-23页
        1.3.2 人类中ILC2s与哮喘的关系第23-25页
        1.3.3 RORα参与ILC2s促进哮喘的进程第25页
    1.4 CD4~+T细胞与哮喘第25-28页
        1.4.1 Th2细胞与哮喘第25-27页
        1.4.2 Th17细胞与哮喘第27-28页
        1.4.3 Th9细胞与哮喘第28页
    1.5 CD8~+T细胞与哮喘第28页
    1.6 哮喘的新的有力的治疗战略第28-29页
        1.6.1 目前治疗战略的局限性第28页
        1.6.2 靶点细胞因子第28-29页
        1.6.3 促进Treg细胞应答第29页
        1.6.4 控制二型免疫应答第29页
    1.7 基因治疗第29-33页
        1.7.1 腺病毒载体第30-32页
        1.7.2 腺相关病毒载体第32页
        1.7.3 逆转录病毒载体第32页
        1.7.4 非病毒载体第32-33页
    1.8 支气管哮喘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第33-34页
        1.8.1 动物品种的选择第33页
        1.8.2 动物性别的差异第33页
        1.8.3 致敏原的选择第33-34页
    1.9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第34-36页
        1.9.1 主要研究内容第34页
        1.9.2 研究方法及技术第34页
        1.9.3 研究意义第34-35页
        1.9.4 技术路线第35-36页
第二章 哮喘病人外周血ILC2s的含量及各因子的检测第36-49页
    2.1 材料第37-38页
        2.1.1 实验对象第37页
        2.1.2 实验试剂第37-38页
        2.1.3 溶液配制第38页
        2.1.4 实验耗材第38页
    2.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2.2.1 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第38-39页
        2.2.2 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LC2s的百分百第39页
        2.2.3 RNA的提取第39-40页
        2.2.4 逆转录合成CDNA第40页
        2.2.5 设计及合成引物第40-41页
        2.2.6 Elisa检测血清中IL-33、IL-13及IL-5的含量第41页
        2.2.7 统计分析第41-42页
        2.2.8 统计分析第42页
    2.3 结果第42-47页
        2.3.1 哮喘病人以及健康对照者PBMC中ILC2s的比例第42-43页
        2.3.2 外周血中IL-33的表达第43-44页
        2.3.3 ILC2s的转录因子RORα的改变第44页
        2.3.4 外周血中ILC2s相关细胞因子蛋白和mRNA的表达第44-45页
        2.3.5 Th2细胞的转录因子GATA3及Th1细胞的转录因子T-bet的表达第45-46页
        2.3.6 RORα与IL-13、IL-5以及GATA3、T-bet的相关性分析第46页
        2.3.7 IL-13、IL-5与GATA3的相关性分析第46-47页
    2.4 讨论第47-49页
第三章 mROR α基因腺病毒载体的构建第49-68页
    3.1 材料第50-52页
        3.1.1 实验动物第50页
        3.1.2 主要仪器第50页
        3.1.3 主要试剂第50-51页
        3.1.4 溶液配置第51-52页
        3.1.5 菌株、细胞株第52页
        3.1.6 质粒第52页
    3.2 实验方法第52-61页
        3.2.1 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的制备第52-53页
        3.2.2 小鼠RORα基因的克隆第53-58页
        3.2.3 含mROR α基因的腺病毒骨架载体的构建第58-61页
    3.3 结果第61-65页
        3.3.1 小鼠RORα基因的克隆第61-62页
        3.3.2 mRORα基因与Pdc316-mCMV-EGFP载体的连接第62-63页
        3.3.3 Pdc316-ROR α -mCMV-EGFP质粒的鉴定第63-65页
    3.4 讨论第65-68页
第四章 pDC316-mROR α -mCMV-EGFP腺病毒和对照病毒的包装第68-78页
    4.1 材料第68-69页
        4.1.1 主要仪器第68页
        4.1.2 实验试剂第68-69页
    4.2 实验方法第69-72页
        4.2.1 质粒的大量提取第69-70页
        4.2.2 HEK293细胞的复苏、传代和冻存第70页
        4.2.3 用Polyfectine转染至细胞第70-71页
        4.2.4 病毒母液的收集第71页
        4.2.5 病毒的扩增第71页
        4.2.6 病毒的鉴定第71-72页
    4.3 结果第72-75页
        4.3.1 穿梭载体pDC316-mROR α -mCMV-EGFP以及骨架质粒PBHGIoxdetalE1,3Cre共转染HEK293细胞第72-74页
        4.3.2 腺病毒的扩增第74页
        4.3.3 ROR α于HEK293细胞中的表达第74-75页
    4.4 讨论第75-78页
第五章 哮喘小鼠模型的诱导及外源性RORα的影响第78-87页
    5.1 材料第78-79页
        5.1.1 实验动物第78页
        5.1.2 主要仪器第78-79页
        5.1.3 主要试剂第79页
        5.1.4 溶液配置第79页
    5.2 实验方法第79-82页
        5.2.1 哮喘模型组及干预组的建立第80页
        5.2.2 标本的采集第80-81页
        5.2.3 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gE的含量第81页
        5.2.4 肺组织H&E染色第81-82页
        5.2.5 统计学分析第82页
    5.3 实验结果第82-84页
        5.3.1 雾化激发时小鼠的反应第82页
        5.3.2 小鼠血清中IgE的含量第82-83页
        5.3.3 肺组织H&E染色结果第83-84页
    5.4 讨论第84-87页
第六章 ILC2s相关因子的检测及其促进哮喘的可能机制第87-105页
    6.1 材料第88-89页
        6.1.1 主要仪器第88页
        6.1.2 主要试剂第88-89页
        6.1.3 溶液配置第89页
    6.2 实验方法第89-94页
        6.2.1 PBMC的分离第89页
        6.2.2 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LC2s的比例第89-90页
        6.2.3 RNA的提取第90页
        6.2.4 逆转录合成cDNA第90-91页
        6.2.5 设计及合成引物第91页
        6.2.6 荧光定量PCR检测各基因的mRNA水平第91-92页
        6.2.7 Elisa检测血清中IL-33、I-13及IL-5蛋白的表达第92-93页
        6.2.8 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RORα的表达第93页
        6.2.9 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RORα、ST2的表达第93-94页
    6.3 结果第94-100页
        6.3.1 各组小鼠PBMC中ILC2s的比例第94-95页
        6.3.2 小鼠PBMC中RORα、GATA3、T-bet的水平第95-97页
        6.3.3 RORα干预促进小鼠肺组织和BALF中ILC2s表面受体的表达第97页
        6.3.4 RORα的干预促进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富集第97-98页
        6.3.5 RORα干预促进外周血和BALF中IL-33的蛋白水平的上调第98页
        6.3.6 RORα干预促进肺组织RORα和ST2蛋白的表达第98-99页
        6.3.7 RORα的干预促进ILC2s特征性细胞因子的上调第99-100页
    6.4 讨论第100-105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05-107页
    7.1 主要结论第105-106页
    7.2 主要创新点第106页
    7.3 展望第106-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7页
主要引物缩略词索引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卷盘式喷灌机水涡轮优化设计与内部流动分析
下一篇:LncRNA AK 036396对粒细胞样髓源抑制性细胞免疫抑制功能的调控机制及其在抗瘤免疫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