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志愿服务的动员方式与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泉城义工为例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节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7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22-23页 |
二、调研方法与研究案例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历史演化与基本类型 | 第25-40页 |
第一节 传统志愿服务动员方式 | 第25-31页 |
一、宣传动员 | 第26-27页 |
二、组织动员 | 第27-28页 |
三、行动动员 | 第28-30页 |
四、教育动员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互联网背景下的志愿服务动员方式 | 第31-40页 |
一、志愿服务领域中网络动员的手段与技术 | 第31-36页 |
二、志愿服务网络动员方式 | 第36-40页 |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基础与特征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志愿服务领域内网络动员的基础 | 第40-43页 |
一、社会文化催生 | 第40-41页 |
二、网络应用普及 | 第41-42页 |
三、公民意识增强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志愿服务网络动员的特征 | 第43-50页 |
一、动员速度更为便捷 | 第43-44页 |
二、资源动员更加广泛 | 第44页 |
三、动员双方互动性强 | 第44-45页 |
四、参与者认同感更高 | 第45-46页 |
五、线上线下精英重叠 | 第46-47页 |
六、参与者组织松散 | 第47-48页 |
七、动员策略更系统成熟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互联网对志愿服务动员方式产生的影响 | 第50-56页 |
第一节 互联网对传统志愿服务动员方式的影响 | 第50-51页 |
一、改变信息传递方向 | 第50-51页 |
二、重建话语结构 | 第51页 |
第二节 互联网对动员主体与客体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一、对动员主体产生的影响 | 第52页 |
二、对动员客体造成的影响 | 第52-53页 |
第三节 网络条件下动员功能的局限性分析 | 第53-56页 |
一、动员不适度 | 第53-54页 |
二、无限自由带来的问题 | 第54-56页 |
结语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