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麦茨电影符号学研究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绪论 | 第11-17页 |
| 一、选题缘由及其意义 | 第11-12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第一章 第一电影符号学 | 第17-36页 |
| 第一节 从索绪尔到罗兰·巴尔特 | 第17-20页 |
| 一、索绪尔:结构主义的发端 | 第17-18页 |
| 二、罗兰·巴尔特与《符号学原理》 | 第18-20页 |
| 第二节 第一电影符号学的主要理论 | 第20-27页 |
| 一、研究对象的选取:故事片与影像 | 第20-22页 |
| 二、电影是没有语言系统的语言 | 第22-24页 |
| 三、电影句法理论:大语意群 | 第24-27页 |
| 第三节 理论缺陷及其补充 | 第27-36页 |
| 一、聚合关系研究的缺失及其补充 | 第28-33页 |
| 二、纪录电影意义生成研究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第二电影符号学 | 第36-51页 |
| 第一节 转型原因探究 | 第36-39页 |
| 第二节 电影机构理论 | 第39-41页 |
| 第三节 电影能指的精神分析构成 | 第41-45页 |
| 一、镜像认同 | 第41-42页 |
| 二、窥视癖与暴露癖 | 第42-44页 |
| 三、恋物癖 | 第44-45页 |
| 第四节 电影观众的元心理学研究 | 第45-51页 |
| 一、电影与梦 | 第46-49页 |
| 二、电影与白日梦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麦茨电影符号学的意义与影响 | 第51-61页 |
| 第一节 麦茨电影符号学的学术价值 | 第51-52页 |
| 第二节 在西方现代电影理论中的地位和影响 | 第52-54页 |
| 第三节 对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的意义 | 第54-58页 |
| 第四节 对新技术电影研究的意义 | 第58-61页 |
| 结语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