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自动取苗机构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2 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12-18页 |
1.2.1 国外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情况 | 第12-15页 |
1.2.2 国内自动取苗机构的研究情况 | 第15-18页 |
1.3 本文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运动学分析 | 第20-30页 |
2.1 取苗机构的设计要求 | 第20页 |
2.2 组合式不完全非圆齿轮传动机构的设计 | 第20-25页 |
2.2.1 非圆齿轮和不完全偏心圆齿轮传动节曲线设计 | 第21-23页 |
2.2.2 不完全非圆齿轮传动节曲线设计 | 第23-24页 |
2.2.3 组合式不完全非圆齿轮传动机构的传动比分析 | 第24-25页 |
2.3 取苗机构设计方案的确定 | 第25-27页 |
2.3.1 取苗机构驱动部件的设计 | 第25页 |
2.3.2 取苗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25-27页 |
2.4 取苗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 第27-29页 |
2.4.1 取苗机构上各点位移方程 | 第29页 |
2.4.2 取苗爪尖点速度方程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参数优化 | 第30-39页 |
3.1 优化软件的介绍 | 第30-33页 |
3.1.1 运动学优化目标和设计参数 | 第30-31页 |
3.1.2 优化软件的主要功能介绍 | 第31-33页 |
3.2 各个参数对优化目标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1 α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3-34页 |
3.2.2 β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4页 |
3.2.3 R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4页 |
3.2.4 e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5 φ_0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5页 |
3.2.6 δ_0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7 α_0 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6页 |
3.2.8 θ对取苗轨迹的影响 | 第36页 |
3.3 取苗机构参数优化的结果 | 第36-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39-47页 |
4.1 非圆齿轮齿廓生成 | 第39-42页 |
4.1.1 齿条刀具包络齿廓的数学模型 | 第39-40页 |
4.1.2 齿廓数据点的提取 | 第40-41页 |
4.1.3 特殊段不完全非圆齿轮齿廓生成 | 第41-42页 |
4.2 取苗机构的结构设计 | 第42-46页 |
4.2.1 消除齿隙装置的设计 | 第42-43页 |
4.2.2 推苗凸轮的设计 | 第43-45页 |
4.2.3 取苗机构整体设计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虚拟样机仿真 | 第47-55页 |
5.1 取苗机构三维建模与装配 | 第47-49页 |
5.1.1 取苗机构三维建模 | 第47-48页 |
5.1.2 取苗机构虚拟装配 | 第48-49页 |
5.2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试验及分析 | 第49-54页 |
5.2.1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试验 | 第50-51页 |
5.2.2 取苗机构虚拟样机试验结果分析 | 第51-5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组合式不完全偏心圆-非圆齿轮行星轮系取苗机构的物理样机试验 | 第55-60页 |
6.1 取苗机构的加工与装配 | 第55-56页 |
6.2 高速摄影试验 | 第56-59页 |
6.2.1 试验设备和步骤 | 第56-57页 |
6.2.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7-59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7.1 总结 | 第60-61页 |
7.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