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课题主要研究工作 | 第10-11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2 相关理论和技术 | 第13-23页 |
2.1 云计算技术 | 第13-16页 |
2.1.1 概述 | 第13-14页 |
2.1.2 虚拟化技术以及虚拟机监控 | 第14-16页 |
2.2 异常检测技术 | 第16-19页 |
2.2.1 异常检测的基本概念 | 第17-18页 |
2.2.2 异常检测技术的分类 | 第18-19页 |
2.3 数据流异常检测 | 第19-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虚拟计算环境下的单数据流异常检测模型 | 第23-42页 |
3.1 引言 | 第23-26页 |
3.2 基于组合聚类的异常检测模型总体设计 | 第26-27页 |
3.3 聚类成员产生 | 第27-35页 |
3.3.1 子空间聚类算法思想及增量模型 | 第28-32页 |
3.3.2 基于批量模式更新的增量DBSCAN算法 | 第32-35页 |
3.4 选择策略 | 第35-36页 |
3.5 融合方法 | 第36-37页 |
3.6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7-41页 |
3.6.1 实验数据集及预处理 | 第37-38页 |
3.6.2 评价标准 | 第38-39页 |
3.6.3 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虚拟计算环境下的多数据流异常检测模型 | 第42-60页 |
4.1 引言 | 第42页 |
4.2 基于上下文的多数据流异常行为检测的总体设计 | 第42-45页 |
4.3 虚拟机性能指标的采集和传输 | 第45-47页 |
4.3.1 虚拟机性能指标采集 | 第45-46页 |
4.3.2 虚拟机性能指标传输 | 第46-47页 |
4.4 基于上下文的多数据流异常行为检测流程 | 第47-52页 |
4.4.1 多数据流获取和快照获取 | 第49页 |
4.4.2 多数据流快照异常化 | 第49-51页 |
4.4.3 数据流快照异常化 | 第51页 |
4.4.4 数据流异常识别 | 第51-52页 |
4.5 实验 | 第52-58页 |
4.5.1 实验环境以及实验方案 | 第52-55页 |
4.5.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60页 |
5.2 未来展望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