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庞德《诗章》的互文性阐释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5-56页
    1. 《诗章》的写作背景和宏旨第16-19页
    2. 《诗章》的框架和内容第19-22页
    3. 《诗章》与文本和文本性第22-25页
    4. 《诗章》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25-52页
    5. 研究意义、内容和思路方法第52-56页
第1章 作为诗歌艺术文本的《诗章》第56-128页
    1.1 意象与漩涡:众声喧哗的诗歌第56-67页
        1.1.1 《诗章》对维多利亚诗歌传统的颠覆第57-63页
        1.1.2 《诗章》对意象派和漩涡派诗风的继承和发展第63-67页
    1.2 影响与踪迹:叶芝、惠特曼、布朗宁和其他第67-98页
        1.2.1 《诗章》与叶芝的象征主义风格第68-72页
        1.2.2 《诗章》与惠特曼的自由体诗歌第72-77页
        1.2.3 《诗章》与布朗宁的"独白体"第77-86页
        1.2.4 《诗章》与艾略特、卡明斯、H.D.等诗人的叛逆文风第86-98页
    1.3 《诗章》对《奥德赛》艺术呈现方式的戏仿第98-109页
        1.3.1 《诗章》对《奥德赛》思想体系的戏仿第99-105页
        1.3.2 《诗章》对《奥德赛》叙述风格的戏仿第105-109页
    1.4 《诗章》对《神曲》艺术呈现方式的戏仿第109-121页
        1.4.1 《诗章》对《神曲》思想体系的戏仿第110-114页
        1.4.2 《诗章》对《神曲》叙述风格的戏仿第114-121页
    1.5 《诗章》诗歌艺术特色的本土化和国际化第121-125页
    1.6 小结第125-128页
第2章 作为人类文化文本的《诗章》第128-171页
    2.1 多样性:特别的文化盛宴第128-139页
        2.1.1 《诗章》里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第129-134页
        2.1.2 《诗章》里东西文化的对话和狂欢第134-139页
    2.2 隐喻性:"黑暗的森林"与美国文化第139-147页
        2.2.1 《诗章》展现的美国文化第140-145页
        2.2.2 《诗章》表达的文化诉求第145-147页
    2.3 人类文化的碎片化叙事第147-157页
        2.3.1 《诗章》里文化的碎片化与现实性第147-152页
        2.3.2 《诗章》里的文化杂糅与叙事第152-157页
    2.4 "我们思考,因为我们无知"第157-165页
        2.4.1 《诗章》的文化功能论第157-162页
        2.4.2 《诗章》的文化优势论第162-165页
    2.5 《诗章》赋予人类文化使者的责任担当第165-169页
    2.6 小结第169-171页
第3章 作为社会历史文本的《诗章》第171-230页
    3.1 "一首包含历史的诗"的历史性内涵第171-185页
        3.1.1 《诗章》文本的历史性第172-178页
        3.1.2 《诗章》历史的文本性第178-185页
    3.2 社会之镜:没有人能看到他自己的终结第185-193页
        3.2.1 《诗章》的历史记事功能第186-189页
        3.2.2 《诗章》的历史警示功能第189-193页
    3.3 个人历史和社会历史的建构统一第193-206页
        3.3.1 《诗章》的个人历史叙事第193-200页
        3.3.2 《诗章》的社会历史叙事第200-206页
    3.4 历史之网:一只大蜘蛛的执着梦想第206-221页
        3.4.1 《诗章》历史的超现实性第206-215页
        3.4.2 《诗章》历史的预言性第215-221页
    3.5 《诗章》、历史拾荒者与历史的放逐第221-227页
    3.6 小结第227-230页
第4章 作为政治经济学文本的《诗章》第230-285页
    4.1 家族传统与政治经济学思想第230-245页
        4.1.1 《诗章》折射出的"家族意识"第231-235页
        4.1.2 《诗章》中的政治经济学思想第235-245页
    4.2 为民族振兴撰写教科书第245-258页
        4.2.1 《诗章》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普适性"第246-250页
        4.2.2 《诗章》政治经济学思想的民族性第250-258页
    4.3 "政治糊涂虫"与梦想的幻灭第258-269页
        4.3.1 《诗章》政治经济学的理性与非理性第259-263页
        4.3.2 《诗章》政治经济学与危险的"公牛"第263-266页
        4.3.3 《诗章》政治经济学梦想的幻灭第266-269页
    4.4 反犹太主义思想的真实和扭曲第269-279页
        4.4.1 《诗章》反犹太主义思想的根源第269-272页
        4.4.2 《诗章》反犹太主义的表现第272-275页
        4.4.3 《诗章》反犹太主义的忏悔第275-279页
    4.5 《诗章》的"苦恼":带着伤疤的政治经济学第279-283页
    4.6 小结第283-285页
第5章 作为道德哲学文本的《诗章》第285-345页
    5.1 道德意识和哲学思想的合欢第286-296页
        5.1.1 《诗章》处处点缀"闪光的细节"第286-291页
        5.1.2 《诗章》的道德哲学思想第291-296页
    5.2 道德哲学:人存在的驱动力第296-308页
        5.2.1 《诗章》中的古希腊哲学第296-302页
        5.2.2 《诗章》中的德国哲学和法国启蒙思想第302-305页
        5.2.3 《诗章》中的超验主义哲学思想第305-308页
    5.3 《诗章》与道家智慧、佛学以及儒家思想第308-328页
        5.3.1 《诗章》里的道家智慧第308-311页
        5.3.2 《诗章》里的佛学思想第311-314页
        5.3.3 《诗章》里的儒学思想第314-328页
    5.4 庞德的道德哲学思想与社会理想第328-333页
        5.4.1 《诗章》中的是非观第328-329页
        5.4.2 《诗章》中的美丑论第329-331页
        5.4.3 《诗章》中的正邪意识第331-333页
    5.5 《诗章》与平民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第333-342页
    5.6 小结第342-345页
结语第345-350页
参考文献第350-374页
附录第374-398页
    附录一: 庞德生平第374-381页
    附录二: 庞德作品第381-388页
    附录三:《诗章》的主体框架结构第388-390页
    附录四:《诗章》成书的过程年表第390-392页
    附录五:《诗章》各章节内容概述第392-398页
致谢第398-400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00页

论文共4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哈萨克族儿童母语语言发展研究
下一篇:应变调控石墨烯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