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临床药理论文

克敏芪丹鼻喷雾剂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清ECP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英文缩略词表第5-10页
引言第10-13页
临床研究第13-43页
    1 试验方法第13页
        1.1 试验设计第13页
        1.2 样本量第13页
        1.3 试验用药第13页
    2 研究对象第13-17页
        2.1 病例选择第13页
        2.2 诊断标准第13-14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3-14页
            2.2.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第14页
        2.3 PAR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第14-15页
            2.3.1 症状分级量化标准第14-15页
            2.3.2 体征分级量化标准第15页
        2.4 PAR病情程度分级标准第15页
        2.5 病例纳入标准第15-16页
        2.6 病例排除标准第16页
        2.7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6页
        2.8 脱失病例的处理第16页
        2.9 提早结束试验第16-17页
    3 研究方法第17-19页
        3.1 试验分组第17页
        3.2 治疗方案第17页
        3.3 观察项目第17-18页
            3.3.1 一般项目第17页
            3.3.2 诊断指标第17页
            3.3.3 疗效指标第17-18页
                3.3.3.1 PAR体征的计分第18页
                3.3.3.2 PAR全身症状计分第18页
        3.4 不良反应事件第18-19页
            3.4.1 记录第18页
            3.4.2 程度判定第18页
            3.4.3 关联性评价第18-19页
        3.5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第19页
            3.5.1 疗效评定第19页
            3.5.2 安全性评价及标准第19页
        3.6 数据处理第19页
    4 研究结果第19-34页
        4.1 一般资料第19-20页
            4.1.1 分组第19-20页
        4.2 两组均衡性分析第20-23页
            4.2.1 两组性别比较第20页
            4.2.2 两组年龄比较第20页
            4.2.3 两组病程对比第20-21页
            4.2.4 两组基线病情第21页
            4.2.5 两组治疗前总分对比第21页
            4.2.6 两组治疗前鼻部体征计分对比第21-22页
            4.2.7 两组治疗前各主症计分对比第22页
            4.2.8 两组治疗前各次症计分对比第22-23页
            4.2.9 治疗前两组血清ECP水平对比第23页
        4.3 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计分对比第23-25页
            4.3.1 治疗前和治疗7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3-24页
            4.3.2 治疗7天、治疗14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4页
            4.3.3 治疗14天、治疗21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4-25页
            4.3.4 治疗前和治疗21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5页
        4.4 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计分对比第25-28页
            4.4.1 治疗前和治疗7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5-26页
            4.4.2 治疗7天、治疗14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6-27页
            4.4.3 治疗14天、治疗21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7页
            4.4.4 治疗前和治疗21天各项计分对比第27-28页
        4.5 两组治疗后各项计分对比第28-32页
            4.5.1 治疗7天两组主症、次症计分对比第28-29页
            4.5.2 治疗14天两组主症、次症计分对比第29-30页
            4.5.3 治疗21天两组主症、次症计分对比第30-31页
            4.5.4 治疗前后两组体征计分对比第31页
            4.5.5 治疗前后两组总分对比第31-32页
        4.6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ECP含量比较第32页
        4.7 疗效比较第32-33页
            4.7.1 治疗第7天两组疗效比较第32-33页
            4.7.2 治疗第14天两组疗效比较第33页
            4.7.3 治疗第21天两组疗效比较第33页
        4.8 安全性比较第33-34页
    5 讨论第34-43页
        5.1 中医对变应性鼻炎(鼻鼽)的认识第34-36页
        5.2 现代医学对变应性鼻炎的认识第36-39页
        5.3 益气活血法外治法的确立第39-41页
            5.3.1 “益气活血”治疗鼻鼽疗效好第39页
            5.3.2 鼻鼽中医外治效果佳第39-40页
            5.3.3 益气活血外治法(克敏芪丹鼻喷雾剂)治疗PAR气虚血瘀证的确立第40-41页
            5.3.4 克敏芪丹鼻喷雾剂的组成、功用第41页
        5.4 对克敏芪丹鼻喷雾剂治疗气虚血瘀型PAR的思考第41-42页
        5.5 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简介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问题与展望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1页
附件第51-63页
    附件一:文献综述第51-60页
        参考文献第57-60页
    附件二:附表第60-62页
    附件三: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鼻五度辨证”理论研究清胆泄热法对鼻—鼻窦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
下一篇:黄芪丹参药对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