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次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高风险的挑战 | 第9-10页 |
·“社区主义”的景象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非传统安全社区动员机制的理论概述 | 第18-31页 |
·非传统安全的理论视角 | 第18-25页 |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特征及影响 | 第20-22页 |
·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的主要理念 | 第22-25页 |
·社区动员的理论表述 | 第25-28页 |
·社区动员的起源 | 第25页 |
·社区动员的内涵 | 第25-26页 |
·社区动员的结构要素 | 第26-27页 |
·社区动员运作方式 | 第27-28页 |
·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的社区动员机制综合分析 | 第28-31页 |
3. 非传统安全社区动员机制的现实语境 | 第31-44页 |
·国外语境:“社区行动”、“社区营造”、“社区参与” | 第31-38页 |
·美国式的“社区行动” | 第31-34页 |
·日本式的“社区营造” | 第34-37页 |
·新加坡式的“社区参与” | 第37-38页 |
·中国语境:“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 | 第38-44页 |
·重平台的“北京模式” | 第38-40页 |
·重体系的“上海模式 | 第40-41页 |
·重整合的“深圳模式” | 第41-44页 |
4. 非传统安全社区动员机制的案例研究 | 第44-54页 |
·杭州市民防动员的社区视角 | 第44-46页 |
·杭州市社区民防建设的意义 | 第44-46页 |
·公共危机应对与民防建设新发展 | 第46页 |
·杭州市社区民防建设中社区动员的实践 | 第46-52页 |
·杭州市社区民防建设中的社区动员工作体系 | 第46-49页 |
·杭州市社区民防建设中的社区动员经验与启示 | 第49-52页 |
·杭州市社区民防建设中社区动员路径举例 | 第52-54页 |
·洁莲社区:数字化的社区动员 | 第52页 |
·益乐社区:规范化的社区动员 | 第52-54页 |
5. 非传统安全社区动员机制的问题与建议 | 第54-60页 |
·社区动员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54-57页 |
·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的社区动员改进建议 | 第57-60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总结 | 第60-61页 |
·局限 | 第61页 |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