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环境下RFID安全认证协议的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技术概述 | 第13-26页 |
2.1 RFID系统构成及原理 | 第13-17页 |
2.1.1 RFID的系统结构 | 第13-15页 |
2.1.2 RFID工作原理 | 第15-17页 |
2.2 RFID系统的安全与隐私 | 第17-22页 |
2.2.1 RFID的安全需求 | 第17-18页 |
2.2.2 RFID的安全威胁 | 第18-20页 |
2.2.3 RFID的安全策略 | 第20-22页 |
2.3 HASH函数与消息验证码 | 第22-24页 |
2.3.1 HASH函数 | 第22-23页 |
2.3.2 消息认证码 | 第23-24页 |
2.4 随机数发生器 | 第24-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ILMAP+认证协议 | 第26-38页 |
3.1 轻量级安全认证协议 | 第26-30页 |
3.1.1 HB+协议 | 第26-28页 |
3.1.2 Hash-lock协议 | 第28-29页 |
3.1.3 LMAP协议 | 第29页 |
3.1.4 LMAP+协议 | 第29-30页 |
3.2 LI-LMAP+协议的安全漏洞 | 第30-34页 |
3.2.1 Li-LMAP+协议的详细流程 | 第30-34页 |
3.2.2 Li-LMAP+协议的漏洞 | 第34页 |
3.3 ILMAP+安全认证协议的设计 | 第34-37页 |
3.3.1 方案 1 | 第35-36页 |
3.3.2 方案 2 | 第36-3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ILMAP+协议的分析与仿真 | 第38-53页 |
4.1 性能分析 | 第38-42页 |
4.1.1 安全性分析 | 第38-41页 |
4.1.2 效率分析 | 第41-42页 |
4.2 协议的实现 | 第42-52页 |
4.2.1 仿真系统介绍 | 第43-45页 |
4.2.2 软件的实现 | 第45-51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5.1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及结论 | 第53-54页 |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