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7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 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外对互动教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对互动教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2-14页 |
(三) 国内对互动教学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概述 | 第17-23页 |
一、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 第17页 |
二、层级互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一) 活动教学理论 | 第17-18页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18页 |
(三) 社会互赖理论 | 第18页 |
(四) 认知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五)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第19页 |
三、层级互动课堂的必要前提 | 第19-20页 |
四、层级互动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层级互动模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光山二高的教学实践 | 第23-35页 |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层级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 第23页 |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施层级互动教学的基本环节 | 第23-32页 |
(一) 互动准备 | 第24-25页 |
(二) 任务安排 | 第25-28页 |
(三) 课堂互动 | 第28-30页 |
(四) 课堂评估 | 第30-32页 |
三、光山二高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层级互动教学的实效性分析 | 第32-35页 |
(一) 积极作用 | 第32-34页 |
(二) 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思想政治课实施层级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完善措施 | 第35-47页 |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层级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 | 第35-37页 |
(一) 教师方面 | 第35-36页 |
(二) 学生方面 | 第36-37页 |
二、完善思想政治课层级互动教学的措施 | 第37-47页 |
(一) 构建层级互动高效课堂的保障机制 | 第37-41页 |
(二) 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 | 第41-43页 |
(三) 选择合适的课堂互动时机 | 第43-44页 |
(四) 科学合理划分互动小组 | 第44-45页 |
(五) 建立科学系统的学生学习评价机制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