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初中生物学课堂合作学习调控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页
    1.2 选题缘由第9-11页
        1.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合作学习第9页
        1.2.2 科学技术对合作型人才的需求第9-10页
        1.2.3 基于生物学科性质与教学现状第10-11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1-19页
    2.1 合作学习的含义第11页
    2.2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第11-13页
        2.2.1 积极互赖第11-12页
        2.2.2 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第12页
        2.2.3 个人责任第12页
        2.2.4 交往技能第12页
        2.2.5 小组自评第12-13页
    2.3 合作学习发展现状第13-14页
        2.3.1 国外发展现状第13页
        2.3.2 国内发展现状第13-14页
    2.4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2.4.1 动机理论第14页
        2.4.2 群体动力理论第14-15页
        2.4.3 社会凝聚力理论第15页
        2.4.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15页
    2.5 合作学习的教育功能第15-16页
        2.5.1 改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15-16页
        2.5.2 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第16页
        2.5.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第16页
    2.6 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第16-19页
        2.6.1 创造合作学习活动的条件第17页
        2.6.2 设计和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第17页
        2.6.3 参与和协调合作学习活动第17-18页
        2.6.4 选择合作学习评价方式第18-19页
第3章 研究设计第19-21页
    3.1 研究对象第19页
    3.2 研究内容第19页
    3.3 研究方法第19-20页
        3.3.1 文献研究法第19页
        3.3.2 访谈调查法第19页
        3.3.3 问卷调查法第19-20页
        3.3.4 对照实验法第20页
        3.3.5 统计分析法第20页
    3.4 研究思路第20页
    3.5 研究意义第20-21页
第4章 初中生物学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的现状调查第21-29页
    4.1 合作学习现状调查方案第21-23页
        4.1.1 调查目的第21页
        4.1.2 调查内容第21页
        4.1.3 调查方法第21-22页
        4.1.4 调查工具第22-23页
    4.2 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第23-29页
        4.2.1 合作学习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第23页
        4.2.2 合作学习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3-29页
第5章 初中生物学课堂合作学习调控策略的实践研究第29-45页
    5.1 实践研究的总体方案第29-30页
        5.1.1 实验假设第29页
        5.1.2 实验对象第29页
        5.1.3 实验工具第29-30页
        5.1.4 实验过程第30页
        5.1.5 实验变量第30页
    5.2 合作学习调控策略的具体实施第30-40页
        5.2.1 合作学习内容选择策略第30-33页
        5.2.2 课堂秩序调控策略第33-35页
        5.2.3 教师的自我调控策第35-39页
        5.2.4 培养学生自我调控策略第39-40页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5页
        5.3.1 学习生物学兴趣调查及分析第40-41页
        5.3.2 学生学习成绩统计及分析第41-42页
        5.3.3 合作学习实施效果调查及分析第42-45页
第6章 结论与反思第45-47页
    6.1 研究结论第45页
    6.2 反思第45-47页
第7章 启示与建议第47-49页
    7.1 启示第47-48页
        7.1.1 明确自主与合作的关系第47页
        7.1.2 提升自身魅力,密切师生关系第47-48页
    7.2 建议第48-49页
        7.2.1 建议学校形成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第48页
        7.2.2 建议教育系统重视教师培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附录第53-61页
致谢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安古城区多介质环境有害金属识别、风险评估与元素计量学研究
下一篇:中美两国初中生物学教材中实验部分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