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序言 | 第8-10页 |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运营模式及法律关系 | 第10-18页 |
(一)P2P网络借贷的涵义 | 第10-12页 |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 | 第12-14页 |
1.纯中介平台模式 | 第12-13页 |
2.第三方担保模式 | 第13-14页 |
3.债权转让模式 | 第14页 |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关系 | 第14-18页 |
1.借贷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2.居间法律关系 | 第16页 |
3.担保法律关系 | 第16-17页 |
4.债权转让法律关系 | 第17-18页 |
二、国外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考察与启示 | 第18-29页 |
(一)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考察 | 第19-23页 |
1.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理念 | 第19-20页 |
2.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主体 | 第20-21页 |
3.英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内容 | 第21-23页 |
(二)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考察 | 第23-26页 |
1.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理念 | 第23页 |
2.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主体 | 第23-25页 |
3.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内容 | 第25-26页 |
(三)英美两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模式总评与启示 | 第26-29页 |
三、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9-37页 |
(一)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的现状 | 第29-31页 |
(二)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31-37页 |
1.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理论之缺位 | 第31-33页 |
2.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立法之缺陷 | 第33-34页 |
3.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配套制度之不完备 | 第34-36页 |
4.我国P2P网络借贷纠纷解决机制之不合理 | 第36-37页 |
四、推进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发展的几点构想 | 第37-52页 |
(一)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理论 | 第37-42页 |
1.P2P网络借贷平台是带有准金融性质的信息中介机构 | 第37-39页 |
2.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监管主体法律地位,构建多层次监管体系 | 第39-41页 |
3.进一步明确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原则 | 第41-42页 |
(二)加快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立法 | 第42-46页 |
1.进一步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准入制度 | 第42-43页 |
2.规定P2P网络借贷平台注册资本金制度 | 第43-44页 |
3.建立出借人信息保护制度 | 第44-45页 |
4.进一步完善平台退出机制 | 第45-46页 |
(三)建立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监管配套制度 | 第46-48页 |
1.进一步加强个人征信体系监管 | 第46-47页 |
2.规范P2P网络借贷平台信用评级制度 | 第47-48页 |
(四)完善P2P网络借贷纠纷解决机制 | 第48-52页 |
1.设立专门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 | 第48-49页 |
2.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与保险制度 | 第49页 |
3.确定纠纷引起民事诉讼的管辖 | 第49-50页 |
4.完善纠纷引起民事诉讼的法律法规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