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月壤与足垫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月壤与模拟月壤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软着陆缓冲机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月壤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18-26页 |
| ·概述 | 第18-19页 |
| ·月壤基本物理性质 | 第19-22页 |
| ·月壤厚度 | 第19-20页 |
| ·月壤的颗粒级配组成 | 第20-21页 |
| ·月壤密度 | 第21-22页 |
| ·月壤基本力学性质 | 第22-25页 |
| ·抗剪强度 | 第23-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合成月壤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26-38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颗分试验 | 第26-27页 |
| ·相对密实度试验 | 第27页 |
| ·土体压缩试验 | 第27-31页 |
| ·试验目的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案 | 第28页 |
| ·试验结果 | 第28-31页 |
| ·静力三轴试验 | 第31-37页 |
| ·试验目的 | 第31页 |
| ·试验仪器 | 第31-33页 |
| ·试验方案 | 第33页 |
| ·试验结果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4章 垂直冲击模型试验 | 第38-67页 |
| ·概述 | 第38-39页 |
| ·垂直冲击模型试验原理与装置 | 第39-49页 |
| ·试验目的及原理 | 第39-40页 |
| ·试验比尺选择 | 第40页 |
| ·试验方案 | 第40-41页 |
| ·模型试验装置 | 第41-45页 |
| ·土槽及土样制备 | 第45-46页 |
| ·传感器及冲击速度标定 | 第46-48页 |
| ·试验步骤 | 第48-49页 |
| ·垂直冲击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9-66页 |
| ·相对密实度的影响 | 第50-58页 |
| ·冲击速度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冲击质量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冲击动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整体模型推导 | 第64-65页 |
| ·月球环境下结果计算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水平拖曳模型试验 | 第67-85页 |
| ·概述 | 第67页 |
| ·水平拖曳模型试验原理与装置 | 第67-77页 |
| ·试验目的及原理 | 第67-68页 |
| ·试验比尺选择 | 第68页 |
| ·试验方案 | 第68页 |
| ·模型试验装置 | 第68-76页 |
| ·土槽及土样制备 | 第76页 |
| ·传感器标定 | 第76-77页 |
| ·试验步骤 | 第77页 |
| ·水平拖曳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77-83页 |
| ·相对密实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 ·拖曳速率的影响 | 第81-82页 |
| ·刺入深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结论 | 第85-86页 |
| ·展望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 作者简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