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铁基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引言第10页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10-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研究进展第11-22页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11-14页
       ·层状结构LiMO_2(M=Co,Ni,Mn)第12-13页
       ·尖晶石型LiMn_2O_4第13页
       ·橄榄石型LiFePO_4第13-14页
     ·电解液第14-15页
     ·粘结剂、导电剂与集流体第15-16页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6-22页
       ·碳基负极材料第17-19页
       ·合金嵌锂化合物第19-20页
       ·过渡金属化合物第20-22页
   ·解决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容量衰减的途径第22-23页
     ·材料纳米化及薄膜化第22页
     ·材料复合化第22-23页
       ·碳基复合材料第22页
       ·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第22-23页
       ·金属复合材料第23页
     ·制备特殊形貌的纳米材料第23页
   ·本论文的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实验技术第25-34页
   ·化学试剂和设备第25-26页
     ·化学试剂第25-26页
     ·实验设备第26页
   ·合成方法与原理第26-28页
     ·化学原位聚合法第26页
     ·水热法第26-27页
     ·Stober法第27页
     ·高温固相法第27-28页
   ·电池的组装第28-29页
     ·负极材料第28页
     ·对电极、电解液、隔膜第28页
     ·电池的组装过程第28-29页
   ·物理表征手段第29-3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9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29-30页
     ·X射线衍射(XRD)第30-32页
     ·N_2吸附法(BET)第32页
   ·电化学性能表征于段第32-34页
     ·充放电性能测试第32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2-33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EIS)第33-34页
第三章 泡沫镍上生长碳包覆的Fe_3O_4集成电极的大容量及快速储锂性能研究第34-43页
   ·引言第34-35页
   ·实验部分第35页
     ·材料的表征方法第35页
     ·实验过程第35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5-42页
     ·前期实验的探索结果与讨论第35-36页
     ·优化后的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6-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自模板法合成CoFe_2O_4纳米管及其储锂性能研究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实验部分第43-44页
     ·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44页
     ·实验过程第44页
       ·FeOOH纳米棒的合成第44页
       ·CoFe_2O_4纳米管的合成第44页
   ·结果与讨论第44-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一维核壳结构的Fe_2O_3@C多孔纳米棒的合成与电化学储锂性能的研究第51-61页
   ·引言第51-52页
   ·实验部分第52-53页
     ·材料的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第52页
     ·实验过程第52-53页
   ·结果与讨论第53-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9页
致谢第69-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锂离子电池用球形镍钴锰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下一篇:钛基纳米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