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锂离子电池概述 | 第12-16页 |
·锂离子电池发展简述 | 第12-13页 |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 | 第13-15页 |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6页 |
·锂离子电池的分类 | 第16页 |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 | 第16-24页 |
·橄榄石型LiFePO_4正极材料 | 第17页 |
·尖晶石型LiMn2O_4正极材料及5V高压材料LiNi_(0.5)Mn_(1.5)O_4 | 第17-19页 |
·层状Li-M-O正极材料及其衍生物 | 第19-24页 |
·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4-27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24页 |
·共沉淀法 | 第24-26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6页 |
·水热法 | 第26-27页 |
·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合成方法及制备工艺的优化及改进 | 第27页 |
·特殊结构的设计 | 第27-28页 |
·掺杂改性 | 第28-29页 |
·表面包覆改性 | 第29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9-31页 |
第二章 多孔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 第31-42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32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32-33页 |
·试验方法 | 第33-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0页 |
·球形Ni_(1/3)Co_(1/3)Mn_(1/3)CO_3前驱体的形貌表征 | 第34-35页 |
·多孔球形LiNi_(1/3)Co_(1/3)Mn_(1/3)O_2的表征与分析 | 第35-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La_(0.61)Li_(0.17)TiO_3表面包覆LiNi_(1/3)CO_(1/3)Mn_(1/3)O_2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2-54页 |
·引言 | 第42-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45页 |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43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44-4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表面包覆La_(0.61)Li_(0.17)TiO_3的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45-47页 |
·表面包覆La_(0.61)Li_(0.17)TiO_3的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47-48页 |
·表面包覆La_(0.61)Li_(0.17)TiO_3的LiNi_(1/3)Co_(1/3)Mn_(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及Li_2MoO_4包覆改性研究 | 第54-66页 |
·引言 | 第54-55页 |
·实验部分 | 第55-57页 |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55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55-56页 |
·实验方法 | 第56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57-58页 |
·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8-59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59-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通过LiNbO_3表面包覆提高LiNi_(0.5)Co_(0.2)Mn_(0.3)O_2高温循环性能 | 第66-74页 |
·引言 | 第66页 |
·实验部分 | 第66-68页 |
·化学试剂及来源 | 第66-67页 |
·仪器及设备 | 第67页 |
·实验方法 | 第67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67-68页 |
·结果以讨论 | 第68-73页 |
·材料的形貌表征 | 第68-69页 |
·材料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69-70页 |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 第70-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7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设想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专利及参与基金项目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