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 第11-18页 |
1.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自我关注 | 第11-14页 |
·反刍式自我关注 | 第11-12页 |
·正念自我关注 | 第12-14页 |
·反刍与正念自我关注的关系 | 第14页 |
·亲社会行为 | 第14-15页 |
·亲社会行为定义 | 第14-15页 |
·亲社会行为影响因素 | 第15页 |
·亲社会行为与自我关注关系 | 第15页 |
2 问题提出 | 第15-18页 |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 第16-17页 |
·研究假设 | 第17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与结果 | 第18-28页 |
1 研究一反刍自我关注与正念自我关的关系 | 第18-20页 |
·研究对象 | 第18页 |
·研究材料 | 第18页 |
·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实测过程 | 第18-19页 |
·问卷筛选 | 第19页 |
·数据处理 | 第19页 |
·实验结果 | 第19-20页 |
·大学生反刍式自我关注的总体状况 | 第19页 |
·大学生正念自我关注的总体状况 | 第19页 |
·性别与两种自我关注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19-20页 |
·反刍与正念的相关性分析 | 第20页 |
2 研究二亲社会行为的发生对高低反刍思维个体正念水平的影响 | 第20-25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研究材料 | 第21页 |
·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预实验 | 第21-22页 |
·实测过程 | 第22页 |
·问卷筛选 | 第22页 |
·数据处理 | 第22页 |
·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预实验结果 | 第22-23页 |
·2×2 方差分析结果 | 第23页 |
·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分析结果 | 第23-25页 |
3 研究三亲社会行为在两种不同自我关注中的调节作用 | 第25-28页 |
·研究对象 | 第25页 |
·研究材料 | 第25页 |
·实测过程与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实测过程 | 第25-26页 |
·问卷筛选 | 第26页 |
·数据处理 | 第26页 |
·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第三部分讨论 | 第28-32页 |
1 大学生两种自我关注状况的分析 | 第28-29页 |
·大学生反刍式自我关注的总体状况 | 第28页 |
·大学生正念自我关注的总体状况 | 第28-29页 |
·反刍与正念自我关注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页 |
2 亲社会行为启动对个体正念的影响 | 第29-30页 |
3 亲社会行为在反刍与正念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 第30-32页 |
第四部分结论与建议 | 第32-34页 |
1 结论 | 第32页 |
2 建议 | 第32-34页 |
附录 | 第34-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成果发表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