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DWI在脑泡型包虫病与脑结核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DWI技术在脑泡型包虫病与脑结核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2015年我院确诊为脑泡型包虫病与脑结核瘤患者各15例;应用3.0T超导磁共振仪,分别进行全脑常规MR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DWI梯度敏感因子b值取1000s/mm2。分别测量病灶实质区、近水肿区及对侧相应部位的脑实质区(对照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并计算相应区域的rADC值(rADC=病变区平均ADC值/对侧相应正常脑白质区平均ADC值),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ADC、rADC值在脑泡型包虫病与脑结核瘤病灶实质及近水肿区中的改变。结果:脑泡型包虫病实质区平均ADC和rADC分别为:1.16±0.16×10-3mm2/s,,1.62±0.22;脑结核瘤病灶实质区平均ADC和rADC分别为:1.25±0.27×10"3mm2/s,,1.59±0.31;两种疾病实质区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5)本组脑结核瘤实质区的ADC值、rADC值大于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实质区;脑泡型包虫病近水肿区平均ADC和rADC分别为1.17±0.15×10"3mm2/s,,1.63±0.24;脑结核瘤病近水肿区平均ADC和rADC分别为1.20±0.28×10-3mm2/s,1.54±0.27;两种疾病近水肿区平均ADC、r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P0.05);脑结核瘤近水肿区ADC值、rADC值大于脑泡型包虫病近水肿区ADC值;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实质区与对照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泡型包虫病病灶近水肿区与对照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泡型包虫病病灶实质区与近水肿区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与常规MRI联合应用,为脑泡型包虫病与脑结核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 结核瘤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445.2;R529.3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造影对子宫内膜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下一篇:血液净化治疗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犬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