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粮食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2页 |
1.1 立题依据 | 第12-14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4.1 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第21-22页 |
1.5.1 技术路线 | 第21页 |
1.5.2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2.1.1 粮食可持续发展 | 第22页 |
2.1.2 粮食安全 | 第22-23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2.2.2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吉林省粮食生产与市场现状 | 第25-34页 |
3.1 吉林省粮食生产条件 | 第25-29页 |
3.1.1 自然环境 | 第25-26页 |
3.1.2 社会及经济环境 | 第26-29页 |
3.2 吉林省粮食生产现状 | 第29-32页 |
3.2.1 产量及结构 | 第29-30页 |
3.2.2 耕地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 第30-31页 |
3.2.3 商品粮基地 | 第31-32页 |
3.3 吉林省粮食市场现状 | 第32-34页 |
3.3.1 物流仓储体系 | 第32-33页 |
3.3.2 市场供需状况 | 第33-34页 |
第4章 吉林省粮食可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 | 第34-38页 |
4.1 水土资源环境基础乏力难支撑粮食可持续增长 | 第34页 |
4.2 可持续农业生产要素紧缺 | 第34-35页 |
4.3 个体生产者可持续生产行动迟缓 | 第35-36页 |
4.4 粮食可持续增长便捷式甄别方法缺位 | 第36页 |
4.5 可持续粮食市场供求规模小 | 第36-37页 |
4.6 指向性政策引导力不足 | 第37-38页 |
第5章 构建吉林省粮食可持续增长路径的设计 | 第38-45页 |
5.1 设计思想、原则与目标 | 第38-39页 |
5.1.1 思想 | 第38页 |
5.1.2 原则 | 第38-39页 |
5.1.3 目标 | 第39页 |
5.2 构建粮食可持续增长运行机制 | 第39-42页 |
5.2.1 社会绿色需求引导机制 | 第39-40页 |
5.2.2 政策传导生态环境修复的拉动机制 | 第40-41页 |
5.2.3 可持续生产要素推动机制 | 第41-42页 |
5.2.4 绿色科技支撑机制 | 第42页 |
5.3 构建粮食可持续增长路径的设想 | 第42-45页 |
5.3.1 降低农业可持续生产条件改造成本 | 第42-43页 |
5.3.2 扩大绿色粮食需求规模 | 第43-44页 |
5.3.3 构建粮食可持续生产政策体系 | 第44页 |
5.3.4 构建可持续生产要素研发与推广体系 | 第44-45页 |
第6章 促进吉林省粮食可持续增长的对策建议 | 第45-51页 |
6.1 推动粮食可持续消费价值观念形成 | 第45-46页 |
6.2 建立粮食可持续生产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 第46页 |
6.3 建立低成本绿色粮食科技研发激励 | 第46-47页 |
6.4 完善粮食可持续增长规划设计 | 第47-48页 |
6.5 完善粮食可持续生产推广体系建设 | 第48-49页 |
6.6 健全粮食可持续发展法制建设 | 第49-51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