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电影的文艺美学内涵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第一章、生态电影概况 | 第11-19页 |
第一节、生态电影的回顾和概念 | 第11-13页 |
第二节、生态电影生成的思想基础 | 第13-19页 |
一、人类中心主义 | 第14-15页 |
二、动物权利论/动物解放论 | 第15-16页 |
三、生物中心主义 | 第16-17页 |
四、生态中心主义 | 第17-19页 |
第二章、生态电影的主题类别和人文倾向 | 第19-29页 |
第一节、非人类主题的生命关注 | 第19-22页 |
一、自然原貌的挽歌式赞颂 | 第20-21页 |
二、动物种群绝望的生命诉求 | 第21-22页 |
第二节、人类生存灾难主题的心理诠释 | 第22-26页 |
一、“异性”形象创造的复杂心理因素 | 第22-23页 |
二、面对自然灾难的绝望反抗 | 第23-25页 |
三、生态恶化:作茧自缚般的心灵叩问 | 第25-26页 |
第三节、生态电影独特的审美因素 | 第26-29页 |
一、生态电影独特的审美表现视角 | 第26-27页 |
二、生态主题的二元对立式审美思维模式 | 第27-29页 |
第三章、生态电影的文化心理积淀 | 第29-42页 |
第一节 生态电影文化心理价值建构 | 第29-33页 |
一、生态意识审美表达的集体无意识倾向 | 第30页 |
二、生命毁灭的无意识心理审视 | 第30-31页 |
三、生存意义的无意识的理性寻求 | 第31-33页 |
第二节、“原型”的文化心理承传 | 第33-42页 |
一、洪水原型 | 第33-35页 |
二、森林原型 | 第35-37页 |
三、英雄原型 | 第37-38页 |
四、怪物原型 | 第38-39页 |
五、瘟疫原型 | 第39-42页 |
第四章、生态电影的诗意召唤 | 第42-48页 |
第一节、精神的返乡 | 第42-43页 |
第二节、超越乌托邦 | 第43-45页 |
第三节、诗意地栖居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注释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