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研究目标 | 第1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采用的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第2章 新疆准噶尔盆地砂岩油藏分类及七个工区代表性分析 | 第12-20页 |
·新疆准噶尔盆地砂岩油藏大类划分原则及结果 | 第12页 |
·新疆准噶尔盆地砂岩油藏亚类划分原则及结果 | 第12-15页 |
·影响亚类划分的因素分析与划分方案确定 | 第12-15页 |
·类划分原则与划分结果分析 | 第15页 |
·七个工区基本地质特征归纳总结及代表性分析 | 第15-20页 |
·构造特征 | 第15-16页 |
·储层特征 | 第16-17页 |
·流体性质 | 第17页 |
·储层渗流特征 | 第17-18页 |
·七个工区代表性分析 | 第18-20页 |
第3章 评价体系建立及关键指标确定 | 第20-25页 |
·早期油田水驱开发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及分级的分析评价 | 第20-23页 |
·行业标准的优缺点分析 | 第20-22页 |
·评价指标体系改进 | 第22-23页 |
·开发效果评价指标分类分级及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25页 |
第4章 关键开发效果评价指标计算方法、变化规律及标准研究 | 第25-80页 |
·油田采收率(开发潜力) | 第25-43页 |
·采收率计算方法 | 第25-34页 |
·采收率计算结果 | 第34-42页 |
·采收率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采收率标准研究 | 第43页 |
·水驱波及效率 | 第43-46页 |
·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 | 第44页 |
·水驱波及系数计算结果 | 第44-45页 |
·水驱波及系数变化规律 | 第45-46页 |
·水驱波及系数标准研究 | 第46页 |
·水驱控制程度 | 第46-49页 |
·水驱控制程度计算方法 | 第46-48页 |
·水驱控制程度计算结果 | 第48页 |
·水驱控制程度标准研究 | 第48-49页 |
·水驱动用程度 | 第49-50页 |
·水驱动用程度计算方法 | 第49页 |
·水驱动用程度计算结果 | 第49-50页 |
·水驱动用程度标准研究 | 第50页 |
·采出程度比 | 第50-51页 |
·采出程度比计算方法 | 第50-51页 |
·采出程度比计算结果 | 第51页 |
·采出程度比标准研究 | 第51页 |
·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 | 第51-56页 |
·能量保持和利用程度计算方法 | 第51-53页 |
·能量保持和利用程度计算结果 | 第53-55页 |
·能量保持和利用程度标准研究 | 第55-56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 第56-59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计算方法 | 第56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计算结果 | 第56-57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变化规律 | 第57-58页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标准研究 | 第58-59页 |
·递减率 | 第59-64页 |
·递减率的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递减率的计算结果 | 第60-62页 |
·递减率的变化规律 | 第62-63页 |
·递减率的标准研究 | 第63-64页 |
·论与实际水驱曲线差异 | 第64-66页 |
·理论与实际水驱曲线差异计算方法 | 第64页 |
·理论与实际水驱曲线差异计算结果 | 第64页 |
·理论与实际水驱曲线变化规律 | 第64-66页 |
·理论与实际水驱曲线差异标准研究 | 第66页 |
·含水率、含水上升率 | 第66-71页 |
·含水率、含水上升率计算方法 | 第66-67页 |
·含水率、含水上升率计算结果 | 第67-69页 |
·含水上升率变化规律 | 第69-71页 |
·含水上升率标准研究 | 第71页 |
·水驱指数、存水率、耗水率 | 第71-75页 |
·水驱指数、存水率、耗水率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水驱指数、存水率、耗水率计算结果 | 第72-73页 |
·水驱指数、存水率、耗水率变化规律 | 第73-75页 |
·水驱指数、存水率、耗水率标准研究 | 第75页 |
·分注率 | 第75-76页 |
·分注率计算方法 | 第75页 |
·分注率计算结果 | 第75页 |
·分注率标准研究 | 第75-76页 |
·驱油效率 | 第76-77页 |
·驱油效率计算方法 | 第76页 |
·驱油效率计算结果 | 第76页 |
·驱油效率指标标准 | 第76-77页 |
·支撑指标 | 第77-80页 |
·驱油效率支撑指标 | 第77-78页 |
·波及效率支撑指标 | 第78-80页 |
第5章 评价指标标准可靠性检验 | 第80-101页 |
·水驱开发效果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 第80-86页 |
·模糊评价理论基本原理 | 第80页 |
·评判矩阵和权重集确定 | 第80-84页 |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支撑指标权重系数确定 | 第84-86页 |
·水驱油效率及其支撑指标可靠性检验 | 第86-89页 |
·水驱波及效率及其支撑指标标准可靠性检验 | 第89-93页 |
·水驱采收率指标标准可靠性检验 | 第93-94页 |
·水驱开发效果评价指标标准可靠性检验 | 第94-101页 |
·开发效果关键指标评价 | 第94-99页 |
·开发效果关键指标标准可靠性检验 | 第99-101页 |
第6章 结论与认识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