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引言 | 第12-30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树冠和枯落物层结构对截留影响 | 第13-22页 |
·树冠和枯落物层结构对坡面地表径流影响 | 第22-23页 |
·树冠和枯落物层结构对水蚀的影响 | 第23-26页 |
·现存研究问题 | 第26-27页 |
·截留 | 第26-27页 |
·地表径流、水量平衡和土壤侵蚀 | 第27页 |
·研究目的 | 第27-30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30-3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0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30-34页 |
·地理位置 | 第30-31页 |
·气候及降水特征 | 第31-32页 |
·地形地貌和土壤特征 | 第32页 |
·水文特征 | 第32-33页 |
·植被特征 | 第33-34页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4-52页 |
·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5-51页 |
·树冠动态截留试验 | 第35-41页 |
·枯落物动态截留试验 | 第41-44页 |
·树冠和枯落物复合结构动态截留试验 | 第44-45页 |
·树冠覆盖下坡面径流和产沙过程试验 | 第45-49页 |
·枯落物覆盖下坡面径流和产沙过程试验 | 第49-51页 |
·技术路线 | 第51-52页 |
4 截留过程及其影响因子 | 第52-92页 |
·树冠截留 | 第52-66页 |
·截留过程 | 第52-54页 |
·降雨特征对截留影响 | 第54-58页 |
·树冠结构特征对截留影响 | 第58-61页 |
·树冠最大持水量与截留量之间关系 | 第61-62页 |
·模型化 | 第62-66页 |
·枯落物截留 | 第66-82页 |
·截留过程 | 第66-68页 |
·降雨特征对截留影响 | 第68-73页 |
·枯落物结构对截留影响 | 第73-75页 |
·枯落物最大持水量 | 第75-78页 |
·模型化 | 第78-82页 |
·树冠和枯落物复合结构截留 | 第82-89页 |
·复合截留过程及互动截留过程 | 第82-86页 |
·叶片形态对复合结构截留的影响 | 第86-87页 |
·有无树冠对枯落物截留的影响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2页 |
5 坡面动态水文过程 | 第92-138页 |
·树冠覆盖下坡面动态水文过程及水量平衡 | 第92-111页 |
·坡面径流发生发展过程 | 第92-101页 |
·水量平衡及入渗过程 | 第101-111页 |
·枯落物覆盖下坡面动态水文过程及水量平衡 | 第111-135页 |
·坡面径流发生发展过程 | 第111-122页 |
·水量平衡及入渗过程 | 第122-135页 |
·小结 | 第135-138页 |
6 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 第138-176页 |
·树冠覆盖下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 第138-155页 |
·产沙速率 | 第138-140页 |
·累计产沙量 | 第140-141页 |
·含沙量 | 第141-143页 |
·产沙过程模型构建 | 第143-145页 |
·总产沙量 | 第145-147页 |
·WEPP侵蚀模型(坡面版)在试验小区的适用性评价 | 第147-155页 |
·枯落物覆盖下坡面侵蚀产沙过程 | 第155-173页 |
·产沙速率 | 第155-158页 |
·累计产沙量 | 第158页 |
·含沙量 | 第158-159页 |
·产沙过程模型构建 | 第159-160页 |
·总产沙量和总含沙量 | 第160-165页 |
·WEPP侵蚀模型(坡面版)在试验小区的适用性评价 | 第165-173页 |
·小结 | 第173-176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6-180页 |
·结论 | 第176-178页 |
·创新点 | 第178页 |
·展望 | 第178-180页 |
参考文献 | 第180-191页 |
个人简介 | 第191-192页 |
导师简介 | 第192-194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194-196页 |
致谢 | 第196-1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