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和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6页 |
·论文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2章 相关基础理论和概念界定 | 第17-21页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农业信贷补贴论 | 第17页 |
·农村金融市场论 | 第17-18页 |
·不完全竞争理论 | 第18页 |
·概念界定 | 第18-21页 |
·村镇银行的概述 | 第18-19页 |
·金融可持续发展 | 第19页 |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 第19-21页 |
第3章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21-38页 |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 第21-23页 |
·发展规模 | 第21-22页 |
·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概况 | 第23-27页 |
·吉林省涉农金融机构发展状况 | 第23-25页 |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 第25-27页 |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吉林省村镇银行分析 | 第27-32页 |
·波特五力模型介绍 | 第27-28页 |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分析 | 第28-32页 |
·案例分析 | 第32-38页 |
·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业务发展 | 第36页 |
·借鉴经验 | 第36-38页 |
第4章 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 第38-43页 |
·定位存在偏差 | 第38-39页 |
·设立区域存在偏差 | 第38页 |
·目标客户定位存在偏差 | 第38-39页 |
·市场经营策略存在偏差 | 第39页 |
·融资渠道有限 | 第39-40页 |
·社会认可度不高 | 第39-40页 |
·辐射能力受限 | 第40页 |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 第40-41页 |
·产品单一 | 第40页 |
·人才缺乏 | 第40-41页 |
·风险管理水平低 | 第41页 |
·信用风险管理 | 第41页 |
·流动性风险管理 | 第41页 |
·操作风险管理 | 第41页 |
·监管机制不健全 | 第41-42页 |
·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 第42页 |
·监管链条过长 | 第42页 |
·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 | 第42-43页 |
第5章 促进吉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对策建议 | 第43-48页 |
·坚持服务“三农”定位 | 第43页 |
·因地制宜设立村镇银行 | 第43页 |
·准确定位目标客户 | 第43页 |
·拓宽融资来源 | 第43-44页 |
·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 第43-44页 |
·加快网点布局 | 第44页 |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4页 |
·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 第44-45页 |
·创新产品服务 | 第44-45页 |
·加强中间业务运营 | 第45页 |
·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 | 第45页 |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 | 第45-47页 |
·加强信贷流程管理 | 第45-46页 |
·建立信用保障机制 | 第46页 |
·完善内部治理 | 第46-47页 |
·健全监管机制 | 第47页 |
·细化监管职责 | 第47页 |
·完善监管机制 | 第47页 |
·创新监管方式 | 第47页 |
·给予更多优惠政策 | 第47-48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52-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