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课题一:通过电生理验证多脑区甘氨酸受体分布 课题二:蓝光照射对发育中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通过电生理验证多脑区甘氨酸受体分布第10-19页
    1.1 引言第10页
    1.2 研究历史(电生理发展简介)第10-11页
    1.3 神经元电生理基本原理及相关的离子通道第11-19页
        1.3.1 细胞膜与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之间的电容效应和电路分析第11-12页
        1.3.2 电压门控钠通道第12-14页
        1.3.3 电压门控钾通道第14-15页
        1.3.4 电压门控钙通道第15-16页
        1.3.5 氯通道第16页
        1.3.6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第16-19页
第二章 甘氨酸受体概述第19-26页
    2.1 甘氨酸受体第19-25页
        2.1.1 甘氨酸受体的结构第19-20页
        2.1.2 甘氨酸受体的电生理特性第20-22页
        2.1.3 甘氨酸受体的调控第22-24页
        2.1.4 甘氨酸受体的功能第24-25页
    2.2 甘氨酸受体的分布第25页
    2.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5-26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第26-32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6-28页
        3.1.1 仪器第26页
        3.1.2 试剂第26-27页
        3.1.3 实验动物第27页
        3.1.4 脑片膜片钳所用到的人工脑脊液,电极内液,切片液配方第27-28页
    3.2 膜片膜片钳实验第28-32页
        3.2.1 脑片膜片钳的准备第28-30页
        3.2.2 脑片膜片钳的记录第30-32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2-40页
    4.1 实验结果第32-39页
        4.1.1 杏仁核中甘氨酸受体的EC50曲线第32页
        4.1.2 脑干中甘氨酸受体的EC50曲线第32-33页
        4.1.3 杏仁核中突触外甘氨酸受体的检测第33-34页
        4.1.4 其他药物对杏仁核中甘氨酸外向电流的增强作用第34页
        4.1.5 甘氨酸对杏仁核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作用第34-35页
        4.1.6 杏仁核突触后甘氨酸受体检测第35页
        4.1.7 甘氨酸对杏仁核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影响第35-36页
        4.1.8 杏仁核突触前甘氨酸受体的检测第36页
        4.1.9 中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突触前甘氨酸受体检测第36-37页
        4.1.10 中脑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突触后甘氨酸受体检测第37-38页
        4.1.11 脑桥网状核突触前甘氨酸受体检测第38页
        4.1.12 脑桥网状核的突触后受体检测第38-39页
    4.2 总结第39-40页
第五章 展望第40-41页
第六章 蓝光照射对发育中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第41-42页
第七章 实验试剂及准备第42-45页
    7.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2-43页
        7.1.1 仪器第42页
        7.1.2 试剂第42-43页
    7.2 实验动物和实验所用病毒第43页
    7.3 脑片膜片钳所用到的人工脑脊液,电极内液,切片液的配方第43-45页
第八章 实验方法第45-51页
    8.1 建立动物模型第45页
        8.1.1 实验组动物模型第45页
        8.1.2 对照组动物模型第45页
    8.2 行为学检测实验动物学习记忆能力第45-46页
        8.2.1 Barnes-迷宫第45-46页
        8.2.2 T迷宫第46页
    8.3 立体定位注射光遗传病毒第46-47页
    8.4 电生理检测动物模型神经元活动第47-51页
        8.4.1 膜片膜片钳实验第47页
        8.4.2 脑片膜片钳的准备第47-49页
        8.4.3 脑片膜片钳的记录第49-51页
第九章 蓝光照射对发育中小鼠的影响第51-55页
    9.1 实验结果第51-54页
        9.1.1 行为学实验结果第51-52页
        9.1.2 电生理实验结果第52-54页
    9.2 结果与讨论第54页
    9.3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变形蒙皮的柔性后缘力学分析
下一篇:超高速撞击玄武岩及Kevlar纤维布填充防护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