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 ·引言 | 第10页 |
| ·内燃机主轴承简介 | 第10-12页 |
| ·主轴承结构概况 | 第10-11页 |
| ·主轴承失效分析 | 第11-12页 |
| ·曲轴和主轴承变形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 ·内燃机组合结构协调性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 ·内燃机组合结构变形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内燃机组合结构性能评价研究 | 第16-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第2章 内燃机主轴承变形指标研究 | 第18-28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主轴承原始变形数据的获取 | 第18-19页 |
| ·单个主轴承截面变形的失圆度分析 | 第19-22页 |
| ·失圆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第19-22页 |
| ·多个主轴承变形的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分析 | 第22-24页 |
| ·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 第22-24页 |
| ·主轴承与其他部件(曲轴)协调变形分析 | 第24-27页 |
| ·轴承间隙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 第24-26页 |
| ·曲轴与主轴承协调变形的算法实现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V 型 12 缸柴油机曲轴系动力润滑仿真建模 | 第28-46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曲轴系动力润滑分析流程 | 第28-30页 |
| ·曲轴系动力润滑仿真建模 | 第30-38页 |
| ·曲轴系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 ·子结构缩聚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 ·曲轴系非线性连接单元的定义 | 第33-35页 |
| ·曲轴系动力润滑外载荷施加 | 第35页 |
| ·EXCITE 多体动力学建模 | 第35-36页 |
| ·机体等效简化模型建立 | 第36-38页 |
| ·扭转振动计算分析 | 第38-39页 |
| ·曲轴系扭转振动的实验验证 | 第39-45页 |
| ·扭转试验 | 第39-44页 |
| ·仿真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44-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主轴承‐曲轴协调变形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46-61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轴承‐主轴颈协调变形分析 | 第46-50页 |
| ·轴承径向间隙对曲轴‐主轴承协调变形的影响 | 第50-54页 |
| ·不同转速对曲轴‐主轴承协调变形的影响 | 第54-56页 |
| ·不同载荷对曲轴‐主轴承协调变形的影响 | 第56-59页 |
| ·不同油压对曲轴‐主轴承协调变形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5章 多个主轴承变形及影响因素仿真分析 | 第61-72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61-62页 |
| ·内燃机主轴承变形计算分析 | 第62-64页 |
| ·评价指标形位公差准则 | 第62-63页 |
| ·多个主轴承同轴度和圆跳动分析 | 第63-64页 |
| ·关键参数对主轴承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64-71页 |
| ·不同缸爆发对主轴承变形的影响 | 第64-65页 |
| ·爆发压力对主轴承变形的影响 | 第65-67页 |
| ·主轴承参数对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 | 第67-69页 |
| ·不同转速对主轴承变形的影响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论文工作和成果 | 第72-73页 |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 附录 1 主轴承失圆度的算法实现 | 第77-81页 |
| 利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截面初始圆心的算法实现 | 第77页 |
| 利用改进的单纯形法计算截面失圆度的算法实现 | 第77-81页 |
| 附录 2 主轴承同轴度、圆柱度及圆跳动的算法实现 | 第81-84页 |
| 获取各个主轴承横截面的圆心算法实现 | 第81页 |
| 评价主轴承变形的同轴度的算法实现 | 第81页 |
| 评价主轴承变形的圆柱度的算法实现 | 第81-82页 |
| 评价主轴承变形的圆跳动的算法实现 | 第82-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