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感应性与植物运动论文--协迫生理学论文

盐柳对中、碱性钠盐生长与生理响应差异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34页
   ·引言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盐碱地概述第15-19页
     ·土壤盐碱化成因第15-16页
     ·中国盐碱土资源分布及其研究现状第16-17页
     ·盐碱土改良研究进展第17-19页
   ·盐与碱胁迫对植物危害研究进展第19-24页
     ·盐与碱胁迫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第19-21页
     ·盐碱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第21-23页
     ·盐碱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及作用机理第23-24页
   ·植物耐盐的机制第24-26页
     ·渗透平衡调节第24-25页
     ·离子区隔化机制第25-26页
     ·防止盐分过多积累机制第26页
   ·提高植物抵御盐害的各种途径第26-28页
     ·新型抗盐品种培育第26-27页
     ·通过外源物质途径提高植物耐盐性第27-28页
     ·农艺措施提高植物耐盐性第28页
   ·柳树目前研究现状第28-31页
     ·柳树的分类学及其形态学特征第29页
     ·柳树所具有的重要功能第29-31页
   ·立题意义第31页
   ·研究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第31-33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31-32页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第32-33页
   ·技术路线图第33-34页
第二章 盐柳生长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34-42页
   ·实验材料第34页
   ·实验材料培养及实验设计第34页
   ·生长指标测定及数据处理第34-36页
     ·盐与碱胁迫对于盐柳株高净生长量影响的测定第34-35页
     ·生物量测定第35页
     ·地径生长量测定第35页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5-36页
     ·实验数据处理第3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40页
     ·盐柳株高净生长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36-37页
     ·盐柳地径生物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37-38页
     ·盐柳地径生长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38-39页
     ·盐柳叶片叶绿素含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39-40页
   ·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盐柳抗氧化系统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42-54页
   ·实验材料第42页
   ·实验材料培养及实验设计第42页
   ·实验样品采集第42页
   ·实验具体方法第42-46页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影响测定第42-43页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影响测定第43-44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影响测定第44-45页
     ·丙二醛(MDA)含量影响测定第45-46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盐柳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46-47页
     ·盐柳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47-49页
     ·盐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49-50页
     ·盐柳丙二醛(MDA)含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50-51页
   ·小结第51-54页
第四章 盐柳渗透调节系统对中、碱性钠盐生理响应规律第54-66页
   ·实验材料第54页
   ·实验材料培养及实验设计第54页
   ·实验样品采集第54页
   ·实验指标测定方法第54-59页
     ·叶片含水量测定方法第54页
     ·脯氨酸测定方法第54-56页
     ·可溶性糖含量影响的测定方法第56-57页
     ·可溶性蛋白含量影响的测定方法第57-59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9-64页
     ·盐柳叶片含水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59-60页
     ·盐柳脯氨酸含量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60-61页
     ·盐柳可溶性糖含量对中、碱性钠盐生理响应规律第61-63页
     ·盐柳可溶性蛋白含量对中、碱性钠盐生理响应规律第63-64页
   ·小结第64-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第66-73页
   ·讨论第66-71页
     ·盐柳幼苗生长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66-67页
     ·盐柳抗氧化系统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67-69页
     ·盐柳渗透调节系统对中、碱性钠盐响应规律第69-71页
   ·结论第71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在读期间学术研究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衡阳乡村旅游转型提质的探讨分析
下一篇:油桐NF-YB转录因子基因家族的分离及VfLEC1对拟南芥的遗传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