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传染病学论文--兽医寄生虫病学论文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与主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9-14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4-23页
 1 食线虫性真菌第14-16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第14-15页
   ·内寄生性真菌第15页
   ·机会性真菌第15页
   ·产毒性真菌第15-16页
 2 捕食线虫性真菌研究简史与分类第16-18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研究简史第16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传统分类学第16-17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子分类学第17-18页
 3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物学研究第18-20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布及多样性第18-19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与线虫的相互作用第19-20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生长特性第20页
 4 捕食线虫性真菌与家畜寄生线虫的生物防治第20-22页
 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23-61页
 第一章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与鉴定第23-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8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23页
   ·培养基及主要染液第23-24页
   ·样品采集第24-26页
     ·样品种类第24页
     ·采集方法第24-26页
   ·诱饵线虫第26-27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纯化与保存第27-28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第27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纯化与保存第27-28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鉴定第28页
   ·检出率的统计第28页
  2 实验结果第28-44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第28-33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种类及总检出率第28-30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在各地区的分布第30-32页
     ·各种类型样品中捕食线虫性真菌的检出率第32-33页
   ·捕食线虫性真菌的形态学描述第33-44页
     ·圆锥节丛孢第33-34页
     ·指状节丛孢第34页
     ·爪哇节丛孢第34页
     ·弯孢节丛孢第34-35页
     ·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第35-37页
     ·少孢节丛孢小孢变种第37页
     ·少孢节丛孢沙玛特变种第37-38页
     ·卵形节丛孢第38页
     ·梨形节丛孢第38-39页
     ·强力节丛孢第39页
     ·多孢节丛孢第39-40页
     ·节丛孢属未定种1第40页
     ·节丛孢属未定种2第40页
     ·长孢隔指孢第40-41页
     ·北京隔指孢第41页
     ·囊泡单顶孢第41-42页
     ·小舟单顶孢第42页
     ·多盐单顶孢第42-43页
     ·奇妙单顶孢第43页
     ·鞭式达丁屯氏菌第43-4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44-47页
 第二章 鞭式达丁屯氏菌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及秀丽隐杆线虫作用的动态观察第47-5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7-49页
   ·主要实验器材与试剂第47-48页
   ·培养基第48页
   ·供试菌株第48页
   ·线虫悬液的制备第48页
   ·光学显微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第48-49页
   ·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第49页
  2 结果第49-54页
   ·光学显微镜观察第49-52页
     ·D.flagrans对捻转血矛线虫L3的作用第49-51页
     ·D.flagrans对秀丽隐杆线虫的作用第51-52页
   ·扫描电镜观察第52-54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4-56页
 第三章 温度和pH对捕食线虫性真菌分离株—长孢隔指孢菌生长的影响第56-61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主要实验器材第56页
   ·培养基第56-57页
   ·供试菌株第57页
   ·长孢隔指孢菌的扩增培养第57页
   ·温度对长孢隔指孢菌生长影响的测定第57页
   ·pH值对长孢隔指孢菌生长影响的测定第57页
   ·数据处理第57页
  2 结果第57-59页
   ·不同温度对长孢隔指孢菌生长的观察第57-58页
   ·长孢隔指孢菌在不同pH值培养基中生长的观察第58-59页
  3 小结与讨论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71页
附图第71-91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1-92页
致谢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构建及实征研究--以甘肃省为例
下一篇:环形泰勒虫裂殖体感染淋巴细胞中牛半乳糖凝集素1互作蛋白的筛选